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2022-05-18 15: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把“推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列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目标。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凸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内在要求。高校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高校谋划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责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政治属性,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央提出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思政课的组织载体,有助于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鲜亮底色,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教育的基本职责,进而提升高校理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支撑。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政课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是,从高校政治巡视情况来看,还存在薄弱环节,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不够高,与新时代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的问题。因此,从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考虑,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应有的政治高度,展现内在的逻辑力量,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把思政课教师作为主力军,把思政课堂作为主渠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抓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落到实处。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国学习、研究、阐释、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和重要窗口,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宣传工作,重视和加强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打造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高地、高原和高峰。同时,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也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素质水平,大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疑释惑的能力,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阵地。在新时代条件下,特别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主题、回应新时代新阶段之问,从学理上予以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从而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大地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和实践力量。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有力抓手。优秀理论人才是思想理论建设最具能动性的主体力量和可持续发展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责无旁贷。中央关于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后备人才的“造血”功能,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我国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源源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后继有人。还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夯实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水平,坚持运用学术分析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和必然性,使其具有更深厚的学理支撑,增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抓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堪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路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办好高校思政课既是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主业,也是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内容的思政课,是以知识教育为载体的价值观传播,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统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启迪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优势,积极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生态,建好思政课的组织载体和坚强堡垒,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着力把科学信仰种子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深处,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们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锁明(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