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2022-06-16 07:52:00  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疏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充分释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加大纾困解难力度,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落实落细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对政策的知晓度、享受政策的便利性,确保好政策取得实实在在的纾困解难成效。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市场主体实际困难和需求,动态调整政策组合,确保各项纾困解难政策直达、精准、高效。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继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等,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业务覆盖面,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对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经营困难行业,实施更具针对性、力度更大的帮扶政策,推动这些行业加快恢复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营商环境是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的肥沃土壤,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放出活力、管出水平、服出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一流、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好外商投资法,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快实现政务服务高效集成,最大限度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加快营商环境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稳住市场主体,不仅是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雪中送炭,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市场主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盯紧产业发展前沿动态,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让市场主体“好起来”。充分运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搭建数字共享平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走上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之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产学研结合,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重点企业稳定运行。重点企业是稳增长的排头兵和主引擎,要注重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重点企业稳定运行,引领带动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不断夯实经济稳定运行基础。选择一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创新帮扶机制,集中资源力量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发挥潜能、释放产能,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培优扶强龙头企业,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品牌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项目,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探索建立企业成长培育库,打造“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企业成长链条。聚焦促进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效,推动商贸服务业持续发展,促进旅游业加快复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焕发新活力。围绕解决好产业链关联企业物流、原材料跨省域供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畅通人流物流,打通堵点卡点,统筹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作者:陈 清   编辑:秦春凤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