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宣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五重向度
2024-11-23 08:46:00  来源:新华日报

□ 许睿杰 徐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工作,需要从多重向度着力,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讲好“高站位”。要厘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讲好全会强调的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政治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为新征程上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宣讲好全会精神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讲好“大逻辑”。将全会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应当讲出其中的历史大逻辑、时代大逻辑和世界大逻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把全会精神深植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梳理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同历史阶段推动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大逻辑,着力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过往改革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讲好全会精神,必须立足时代实践、反映时代声音、探求时代逻辑,为听众深入剖析新发展阶段下的战略考量、新发展理念的深邃内涵、新发展格局的宏伟蓝图。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会立足世界坐标,深刻回答世界之问。站在世界大逻辑的角度,就要讲好我国何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以及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世界发展注入的信心和动力。

讲好“聚焦点”。讲好全会精神,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焦点的,不仅要让听众知其框架,更要知其重点、知其要义、知其核心。要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既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展开,还要讲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七个聚焦”战略重点。要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要讲透彻这些原则是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要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决定》共十五部分、六十条内容,分三大板块,提出了三百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覆盖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要在宣讲中为听众清晰呈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蓝图和聚焦重点。要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要着力讲好全会为推进管党治党制度改革所营造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的重要保证。

讲好“小切口”。要讲好全会精神,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需要宣讲者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特点选择恰当的内容,还需紧密联系宣讲地区和领域实际,根据听众群体的真实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切入点,提高宣讲内容与受众群体的契合度,并运用通俗语言、翔实数据、鲜活事例,达到全会精神宣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面对教育、科技人员等宣讲对象,应以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工作者为主来讲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注重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与其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大专题”转化为具体落实的“小切口”,围绕怎么看、怎么学、怎么用,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在不断解决听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引领力、感召力,让全会精神的宣讲能够为听众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

讲好“真情感”。讲好全会精神既要讲究理论的逻辑之美,也彰显情感的温润之力。要在对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的系统把握和深刻认同中达成对改革事业的共识;要在对当下党和人民锐意推进改革的价值认识中凝聚对家国事业的认同;要在对全会提出的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理性认识中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例如,将全会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让听众能真实感受到的人民情怀融入到宣讲之中,可以让听众更好地产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只有将“真情感”传递得好,让听众感受得到,方能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高听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全会精神的“思想伟力”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伟力”。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晶枫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