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提供了重要遵循。
滋养即养分、养料,是个体或事物发展和保持健康状态的必要物质。对个人而言,这种养分、养料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只有汲取了丰富滋养,生命之树才能常青。对国家来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营养宝库。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党的创新理论就是锤炼党性的营养宝库。党的创新理论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是加强党性修养不可或缺的营养富矿。
人民立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明特点。党的创新理论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显然,这些思想中反映的重视群众、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与党性原则强调的人民立场是一致的,对于锤炼党性是非常有益的。
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也是衡量党性强弱的尺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最主要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自觉用以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是汲取滋养的最终目的。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对照吸收党的创新理论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内涵和要求,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政治认同,校正思想偏差,防止信念滑坡,确保精神上不“缺钙”、不得“软骨病”,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对照吸收党的创新理论中铸牢对党忠诚的内涵和要求,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对照吸收党的创新理论中站稳人民立场的内涵和要求,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不断将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作者:李林宝,系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