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慧家 > 正文
对症解难,持续壮大江苏新消费经济
2020-07-21 16:13:00  来源:新华日报

疫情防控中,以无接触服务、云办公、在线教育、云娱乐等为代表的新消费经济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成为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疫情之后,如何继续发挥好“新消费”在开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何科学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江苏的新消费经济还存在哪些亟待补齐的短板?如此种种问题,值得思考。

供需两端均存在痛点难点

从供给方看,一方面高端和新兴服务消费现难以满足不断升级的个性化、精细化需要。2019年我省消保委对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高品质服务和个性化“新消费“,但是又普遍感觉到中高端消费需求产品的供给不充分,有59.6%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用跨境购买的方式来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新消费”供给的可持续性创新能力不够也制约了江苏新消费市场的潜能释放。现阶段,江苏在相关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顶层技术相对短缺,新业态、新模式的模仿性、跟随性特征明显,没有涌现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从需求方看,受疫情影响,“新消费”能力会因收入预期受到限制。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正增长,但增速(1.5%)与去年(8.2%)相比下降明显,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出现下滑。消费者消费动力在疫情防控和收入预期降低的诸多顾虑中显得不足,且消费意愿更加趋于理性谨慎,“新消费”中偏于非基础性消费的内容可能出现回冷。

市场环境“短板”也需警惕

市场环境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新消费”配套支撑体系相对滞后。《2019中国新消费产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新消费行业的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北京(31.24%)、上海(18.98%),其次是广东(15.96%)和浙江(9.96%)。而且就国内整体的金融、信用等体系发展来看,网络诈骗、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等风险依然偏高。

消费者保护机制尚不完善。与近年来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的要求相比,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相关标准体系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建设都有所滞后。同时,针对“新消费”的消费者

保护机制还不完善。许多受访者对消费市场存在各类担忧,其中借疫情虚假宣传(34.6%)成为首要顾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夸大混淆产品效果等消费事件的不满。

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易发。由于“新消费”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存在明显的边际成本快速降低特征,容易形成所谓“赢者通吃”的竞争格局。如果对竞争行为、跨界发展等方面缺乏相应规则约束,就会容易出现优势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入驻主体经营成本提升,甚至超过实体经营成本,以及垄断者自身假冒欺诈、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

“三力”齐发满足消费升级

针对现存问题,我们必须从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营造扩大消费新环境等三个方面共同发力,真正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扩大市场有效“供给力”。一是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网络直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以及“无接触”零售等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商店”、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等新业态,鼓励建设区域电商直播网络流量基地、特色产业区域性电商直播基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等。鼓励发展数字餐饮、社区餐饮、健康餐饮、绿色餐饮,推广“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新经营模式。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特色化服务需求。二是全面推广健康消费,满足健康生活消费需求。以疫情防控为契机,进一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医药、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和健康食品等产业,着力推进医防结合,加快推动全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三是扩容提质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电商平台与商业、商务及服务实体合作,不断创新销售模式,提供集约化配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研发线上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无人零售、智能超市等新型业态。

提升居民“消费力”。良好的收入预期是维持和提升消费能力的根本。受疫情的冲击,居民收入降低,短期失业人员增加,社会即期消费意愿降低。省民调中心数据显示,江苏有住房贷款需要偿还的人群占38.9%,其中25-44岁人群占比约九成,而这些人恰好是消费主力军。为此,建议一是补贴中小企业生产者,稳定和扩大就业群体。鼓励中小企业承诺不裁员、少裁员,对于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按照一定比例由政府“买单”。同时,在政府可承受范围内对中小企业减免缓支付利息、房租、水电费等。二是补贴实际消费者,努力为其化解“花钱”的后顾之忧。

强化环境“生态力”。构建生态健康的新消费环境,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的重要条件。对此,一要加快推进“新消费”的标准体系建设。可以考虑率先制定地方性条例,规范“新消费”的服务行为。二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抽查检查检测力度,坚决把好消费服务的质量关和数量关。三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线上竞争秩序,提高售后评价可信度,加大风险管控,引导“新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四要引导网络消费、线上服务企业强化品牌建设,自我设置服务条款,兑现服务承诺,让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五要营造公平的市场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门槛,消除隐性壁垒,科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宣 烨(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徐 圆(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