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慧家 > 正文
挖掘运河内涵 赋能城市建设
2020-10-20 14:30: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由江苏省社科联、淮阴工学院主办,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承办,中欧运河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协办的“运河生态与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淮安举行。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展开研讨交流。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说,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是“流动的文化”“活态的文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既是江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赋予了社科理论界重大的时代责任。深入挖掘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勠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省社科联今后重点努力的方向,也是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养料。

“作为一名经济学和政治地理学家,我看到运河不仅是人类充满创造力和决心的宏伟事业的象征,也是过去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在线上致辞环节,意大利萨兰托大学校长法比奥·波利斯表示,希望能通过诸如萨兰托大学与淮阴工学院这样的学校间、学者间的携手努力,推出更多关于大运河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运河生态与城市建设”主题分别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赋能运河城市发展”“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可持续吸引力的建议”“大运河历史:从俄罗斯视角的观察”“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运河社区的消失”“关于大运河沿线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考——以大运河中部城市淮安市为例”等视角各自提出观点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是人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学界而言,要牢记使命,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树立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策应地方需求,努力推出政府满意、学界认可、社会信任的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理论阐述和决策咨询成果。对于各沿线城市而言,要用好世界文化遗产交流平台、积极打造国际运河城市交流平台,让运河成为中外交流的通用语言和情感纽带,在民心相通中构建命运共同体、文明共同体。 张 璟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