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囊坛 > 正文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江宁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及其示范价值
2020-06-09 16:29:00  来源:新华日报

江宁区环抱南京主城,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近年来,该区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山水资源优势,较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出第一批“五朵金花”,随后陆续建成一批乡村示范村,成为吸引南京及周边游客的精美“名片”。近期,我们选择观音殿、徐家院两个试点村,实地踏勘,座谈交流,探寻江宁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及其示范价值。

规划引领:重塑乡村魅力空间

让乡村更具吸引力,需要高水平规划设计引导塑造。江宁区对具备建设发展条件的1500个自然村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村庄定位,确定了“1581”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即100个特色保护村、500个集聚提升村、800个其他一般村、100个城郊融合村,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为保证规划设计水准,江宁区从特色保护村、集聚提升村中择选部分试点,邀请规划设计院组建规划设计团队根据村庄的地形水势、布局肌理、人文风貌、产业特点等,研究编制村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建设计划,重点从特色产业、田园建筑、乡村生活以及公共设施配套、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根据观音殿村依山傍湖、风景秀美、水系贯通、闲置房多的特点,定位打造一个非遗民俗乡村市集和特色美食文化乡村,将承载老南京记忆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集成到观音殿。立足徐家院村四圩一岗的空间特征、多重院落的村落肌理、蔬菜种植的传统基础和耕读传家的文化气息,规划以精品蔬菜为农业特色,依托传统农耕文化塑造“东渔、西樵、南耕、北读”的乡村特色,把“耕读传家”和书院文化融入到乡村空间优化和乡风文明建设中,打造特色农业型田园乡村。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两个村的规划设计方案都经过多角度多轮次论证,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这些高水平的规划成果,也得到了较好落实,引入业态有益于乡村持续发展,民居改造主要使用当地砖石材料,公共建筑设计精品迭出,民众参与使美丽乡村既具魅力又有活力。

培优产业:拓展富民兴村渠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江宁区将发展特色产业与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激发经营主体动能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富民兴村之路。

乡村建设中,观音殿、徐家院两个村都把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作为优选产业来培育。观音殿村依托紧邻华东最大的游乐场——银杏湖乐园的区位优势,对接乡伴苏家文创小镇,与文创企业合作,并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筛选落地一批创意项目,整合区域非遗项目,聚集土布等乡村手艺巧匠,打造手打米糕等特色美食,形成了生产、展示、体验和文化传承一体化的原住民老手艺、土特产集市;利用茶田果园等资源,发展农业生态体验、亲子科普教育。街道社区把临路民房全部租赁下来进行统筹改造,出租给各经营户自主经营,村民获得房租、务工、创业等多种收入,户均增收3万-5万元。徐家院村突出集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街道社区租赁了部分村民临路房屋示范经营,其余让村民自住和经营,由村合作社统一布局三产业态,农户参与经营,避免恶性竞争。

同时,两个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调研中,徐家院所在张溪社区负责同志告诉我们,徐家院自然村基础条件好,但空间有限,需要与其他村共同打造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带动更大范围的山水林田湖资源综合利用。“徐家院野菜”“张溪蓝莓”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得到市场认可,野菜节、丰收节成功举办,生态农业产品的标识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背后是张溪共建模式的支撑。

完善设施: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乡村建设的紧要任务。江宁区把完善公共设施、打造宜居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把各项任务细化为项目,出台政策意见进行项目倾斜、财政奖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长态管护机制。

通过组织多场协调推进会,观音殿、徐家院两个村对节点景观、农房修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案等进行商讨、深化完善,发挥建设单位、企业业主、村民代表、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两村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并配以社会资金,用于村庄改造、道路出新、游客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地、公共厕所、污水设施、河塘清淤、荒山复绿等。村庄的水、电、路、网、污水处理设施完善了,农民和游客都可以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对于村庄的生态本底、自然风貌,两个村给予了严格细致的保护。注重绿化、彩化和美化,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因地制宜改造农家门户庭院,沿路种植各类季节性花卉;建设污水管网铺设和污水处理泵房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微循环”,消除黑臭水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规范清理畜禽生猪养殖,杜绝农地抛荒,精细化耕作土地。如今,徐家院村重现了秀美的田园风光,观音殿村清理过的池塘形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

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上,徐家院村所在的谷里街道创造出垃圾分类的“两次四分法”:家里、户外只须配备两个垃圾桶,村民按湿垃圾、干垃圾分类收纳、投放;湿垃圾堆肥,干垃圾由保洁员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大件及有毒有害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处置。这样分不繁琐,好操作;干垃圾二次分类后,平均有25%的可回收垃圾被分拣出来,而垃圾处理总量同比下降了40%。两村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污水处理设施公司化运行维护等,也都建立了人员、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既卖特产、又卖风景,让老百姓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文化铸魂:挖掘弘扬乡风文明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江宁区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活化特色乡土文化,加强村庄文明乡风建设。

观音殿村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非遗民俗展示市集;营建一室多用的村民活动中心,作为村民议事堂、党员微家、农村书屋;开展文明户、优秀党员、好人评比活动,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营造崇德向善的乡风;吸引一批乡贤返乡创业,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徐家院村在注重文化肌理保护、维护村庄老房古树等有形文化的同时,注重乡土文脉传承,挖掘发扬谷里鱼圆制作、打糍粑、舞旱船、谷里民歌、张溪锣鼓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改建村史馆,作为党员干部活动、村史展示、非遗展览、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弘扬乡贤文化,整理4名乡贤事迹,集中展示于村聚贤堂。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依托,两个村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网格化治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乡贤评议工作,搭建社区干部、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弘扬乡风美德、公序良俗,让农民生活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加幸福。

江苏省委研究室(执笔:仲红岩 吴权 储胜金 何巨 冯江)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