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至近半。虽然“上半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影响,但面对“半年考”,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总投资62亿元的庆鼎精密电子多层柔性板、总投资40亿元的维龙源电气作为“淮安代表”入选省2020年重大项目并加快建设;创新实施疫情最小单元化防控模式;探索跨行业“共享员工”;发放“速易贷”中小微企业贷款2.345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3546亿元;园内135户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产能利用率达95.5%;工业开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企稳回升,预计到6月底实现正增长……于“变局”中忙而不乱,究竟是怎样的硬核在支撑淮安经开区稳步开启“二次创业”的全新征程?淮安经开区创新自主“育新机”的探索实践,能否为省内其他园区提供可借鉴经验?本期《智库周刊》邀请了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子佳展开“云对话”,共同探寻淮安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用好战略红利:接住历史抛出的“橄榄枝”
成长春: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区两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相继实施,为淮安跨越崛起带来了重大机遇。在此基础上,淮安提出了“崛起江淮”的发展目标。作为淮安开发开放的主阵地,淮安经开区是如何把握眼前机遇推动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
徐子佳:我们把战略叠加优势变成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持续释放。面对重大机遇和责任,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机场带动物流、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思路,以“区域航空货运枢纽、综合物流智慧枢纽、区域发展的新动力源、现代航空都市示范区”为定位,推动编制了《淮安市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和三个配套的专项规划,有序推动产业选择、项目布局和滚动开发。二是强化政策赋能。坚持从相关体系配套入手,寻求上级支持,推动战略落地。在我们积极推动下,目前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已成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三是强化项目招引与建设。积极与中通快递、宝能集团、中国邮政航空公司、京东集团、韵达集团等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对接,邀请其来淮建立航空货运基地或区域航空货运分拨中心,目前已开通两条商业全货机航线;立足空港、综保区等功能优势,催生跨境电商、保税物流、服务外包等新经济业态。
成长春:淮安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多项国家战略叠加为淮安高质量开放再添新机遇。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淮安经开区发展既定位清晰准确,又能在项目招引和培育上狠下功夫,能够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用活政策集成效应。其对战略红利的敏锐把握,值得其他园区借鉴。
聚力改革创新: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成长春: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我省部分开发区存在行政化、体制活力减弱等现象。行政化、机关化的问题,在一定层面上,已成为制约当下开发园区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您认为开发园区的明天怎么办、出路在哪里?淮安经开区是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这些发展瓶颈的?
徐子佳:一直以来,淮安经开区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全面推进“2330”审批、大部制、大财税等改革,取得了很好成效。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淮安经开区晋升“国家级”十周年。面对“机关化、行政化”等体制瓶颈,我们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坚持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全面深化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干部人事等领域改革,希望通过生产关系的有效调整,激发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全局导向、问题导向,通过系统化推进管理构架、业务模式、激励机制改革,从根子上解决园区人浮于事、运行不畅、效能下降等弊端,重塑经开区体制机制新优势、干部队伍新形象;坚持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围绕企业需求、产业“缺口”等,精准汇聚创新资源,厚植人才与技术优势。同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智慧谷、创新创业园等为支撑,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创新推改革,以创新赢主动。
成长春:开发园区的现行体制机制,虽然在园区起步、发展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区的转型升级与新动能的形成。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抓住了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的“创新”法宝,坚持“服务员”思维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审批服务优化提升,充分展现了全面立体式改革的窗口形象和示范作用,也更加激发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市场主体活力,赢取了改革的主动权。
落实六稳六保:打好优化营商“组合拳”
成长春:营商环境正成为地方发展的软实力。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在发生深刻变化,更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投资预期。去年淮安经开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首次跻身全国30强。这其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徐子佳: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党工委的重头戏。特别是今年,园区首次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疫情期间,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要求,努力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制度供给的确定性对冲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强化大数据运用,搭建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六通一云”(帮办通、问题通、政策通、资源通、产品通、资讯通、数据云)服务,极大提高了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借助“云”筛选,有效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供给。压实网格化服务,全面提升帮办水平。在全市率先推进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选派216名网格帮办服务人员,精准开展点对点挂钩服务。在全市率先出台企业服务标准30条,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铁脚板优势,直抵一线精准帮扶。按照“家家到”要求,全方位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抗疫所需。探索尝试跨行业“共享员工”新用工模式,破解用工难问题;联合银行创新推出“速易贷”金融产品,累计放款2.3亿元;搭建政企交流平台,举办“党政亲商会”等活动,提升企业家归属感、获得感。
成长春:园区营商环境优化,要从深化“放管服”着手。淮安经开区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将服务拉伸至企业“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稳定政策供给,注重经济网格化精准服务导向,对于高效落实“六稳”“六保”新要求,稳住园区经济基本盘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未来建议园区考虑进一步深化园区商事制度改革并强化诚信体系建设,以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治理创新: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
成长春:推动治理创新与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深度融合、互促互进,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实实在在成果。那么,淮安经开区如何通过推动治理创新,实现民生保障,赋予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
徐子佳:坚持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工作,想方设法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增收富民上树立了更高标准。既重“富口袋”,也重“富脑袋”,以“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为抓手,强化富民导向,创新富民举措,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百姓致富的良性循环。在公共服务上拿出更实举措。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里,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积极推动社保精准扩面,推动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在平安稳定上落实更严要求。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强化网格管理水平,提升社区服务;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切实维护开发区和谐稳定。
成长春:淮安经开区立足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落实民生举措,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民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百姓致富的相互促进。现阶段,经开区的发展一方面仍需紧抓疫情防控,一方面要持续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特别是要注重“高质量”的标准不能松,要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为导向,同时兼顾治理创新与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范围,追求更高层次的平安稳定。
本报通讯员 许石洁 本报记者 笪 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