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胜榜 > 正文
从“制造业孤岛”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蝶变
——“强富美高”新江苏高质量发展吴江开发区样本调研报告
2020-11-10 14:47:00  来源:新华日报

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千亿能级的产业集群,充满活力的吴江开发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4亿元,工业总产值1643亿元,进出口总额140亿美元,在宏观经济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牢牢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近十年的砥砺奋进,吴江开发区从曾经的“制造业孤岛”蝶变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劲、创新浓度厚重、产城加速融合、发展后劲十足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由苏州的“边缘地带”走向创新发展的“地理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南苏州”发展高地。

发展篇:用生动实践诠释创新发展力量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从1992年成立开发区,到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形成超千亿级产业集群,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力量。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了近三番,工业总产值增加近60%。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考评位列第34位,进出口总额排名国家级开发区十强,在全省118个开发区中综合考评位列第7位。

——优势产业加快集聚。传统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在升级迭代中快速壮大,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集聚了中达电子、瑞仪光电、群光电子等知名企业,区内电源供应器、摄像镜头、背光模组、键盘、平板显示器等五个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向500亿能级行列迈进,连续多年销售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销售350亿元,英格索兰空气压缩机世界第一,博众精工自动化集成位居全国首位。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显示、5G、高端民生消费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生机勃发、快速成长,2015年到2017年新兴产业销售连续突破600亿、700亿、800亿,2019年实现开票收入近900亿元。

——创新动能日趋强劲。“高精尖缺”人才纷至沓来,累计拥有人才资源总量达7.6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700多人,其中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人才计划21人,省“双创”人才36人,省“双创团队”4个,“姑苏领军人才”56人。创新主体快速成长,拥有各类工程研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100多家,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12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400多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科创企业不断壮大,涌现出博众、迈为、赛伍等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比2010年增加10多倍。建成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47家、省级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4家,领先全省开发区。

——产城融合欣欣向荣。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梨云路总部经济带、运河文化走廊、苏州湾高端商务城、同里农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南苏州“智造谷”等“一路一河一湾一谷一区”功能载体已经形成,国家级开发区、千年古镇、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资源叠加效应日趋显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主干道路快速化、互通化改造大力实施,轨道交通4号线开发区段、跨苏嘉杭高速大桥、运河大桥、东环南延、云梨桥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医疗、商贸、文体等功能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整体提升。绿色低碳美丽时尚成为城市标识。生态宜居幸福城、全域旅游目的地、休闲时尚苏州湾绽放华彩,成为现代化开发区新内涵。

探索篇:铸就现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开发区是创新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吴江开发区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变化,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江苏自贸区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等战略机遇,在高原上筑高峰,铸就了新时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着力建设现代化创新体系。持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和引进力度,搭建“人才微讲堂”“人才四季”等人才招引载体,制定“人才+科技+基金”项目落地评审机制,打造“人才融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双招双引”质效,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产业人才在开发区安家兴业。积极汇聚创新资源要素。常态化举办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借力松禾资本、深圳立方汇等国内外高端资源,合作设立离岸创新孵化器。加快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湾企业创新中心、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永鼎智慧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平台功能配套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生态能级。出台《人才优先购买商品住房的实施办法》,为六类人才提供优先购房的扶持政策。强化人才金融服务,联合苏州银行推出吴江“人才贷”系列金融产品,成功授信23家人才企业,授信总额约2.7亿元。发放“吴江人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金融等四项专属礼遇。连续多年开展“吴江杰出人才奖”“吴江优秀人才奖”评选工作,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推进“2+4”产业提升计划,即提升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民生消费品4个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量质提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自2015年开始,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奖励,大大激发了区内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撬动企业每年12亿元左右的智能化改造投入。积极培育科创企业。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做大做强“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母基金,深度对接拥有核心技术、成熟团队和市场空间的中早期科创项目,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有前景的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优秀企业向全国、全球领先冲锋。精心打造产业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跨境电商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强化各类企业孵化器和产业载体功能彰显。

着力建设现代化开放体系。高要求发展定位。主动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市、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开放作为最大特色、最大优势,聚力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的示范、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高起点推进自贸区建设。深度落实苏州“开放再出发”30条新政,推进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吴江综保区功能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拓展外贸新亮点,实现外贸优进优出,在扩大开放中激发新内涵。高标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苏州、接轨上海,进一步叠显区位优势,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品牌、资本等集聚协同融合发展。

着力建设现代化生态体系。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以绿色产业为导向,坚持高端产业引领,大力引进、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项目,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紧盯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污染根源着手,提高生活污水接管率,彻底消灭黑臭河道,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整治、工地扬尘、VOC有机废气治理等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推进开发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中村、拆迁小区等老旧小区管理改造,全面提升开发区环境面貌和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加快云梨路总部经济带、运河文化走廊、苏州湾高端商务城、南苏州智造谷等“一路一河一湾一区一谷”五大功能载体建设,着力塑造苏州南部城市新形象,打造乐居乐业的美丽南苏州。充分突显生态特色亮点。以构建“大同里”全域旅游格局为抓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着力培育一批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形成同里旅游“生态圈”,以生态“含绿量”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

着力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坚持集约集聚发展。扎实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大力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大力回购低效、闲置土地,大力实施“三治”“退二优二”“退二进三”等举措,自2011年来,每年盘活土地存量超过1500亩。强化“亩产论英雄”,推进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落地,探索实施差别化土地使用税、用电、用水、用能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区镇合一”“区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重点从管理体制、行政效率、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抓紧推进一批适应新时代开发区发展需要的改革举措,努力做到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吴江开发区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以区为主、社会建设以镇(街道)为主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紧紧围绕更快响应、更好服务、更高效率这一核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全链闭环、政务服务在线通办、公共服务全面下沉,努力把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打造成吸引国际人才、国际企业的“强磁场”。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抓好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一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启示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吴江开发区十年奋进的创业历程,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制胜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真正把人才科创建设放到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来谋划和考量,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大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致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科创之城。

启示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在深化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增创竞争优势。

启示三: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品质、塑造品牌。产城融合是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建立产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减量发展模式,高水平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管理、高效率统筹推进,推动城市走上精明增长、精致发展、精细管理的轨道,打造高品质、宜居型、品牌型城市。

启示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再造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优质的生产要素、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保护长效化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启示五: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共建共享保障民生、增进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突出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及时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着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吴江开发区“名片”

吴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成为江苏省首批1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

2001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评为“投资环境最佳”“投资风险最低”双料冠军开发区。

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3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

2004年成为首批“国家信息产业基地成员单位”。

2005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命名为国家(吴江)显示器件产业园,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吴江出口加工区。

2008年物流中心入围首批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吴江科技创业园被江苏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科技创业园”。

2009年获“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物流)集聚区”称号。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A级景区”。

2011年被省经信委命名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江苏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吴江科技创业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2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成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全省首批“江苏省侨界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跻身全国十强。

2013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同里镇正式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同里镇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被世卫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评为“健康社区”。

2014年同里获评“2014中国最佳休闲宜居镇”“江苏旅游十大新地标”,同里宣卷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5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评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6年吴江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

2017年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被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评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园区”。

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019年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全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2020年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获授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在全省118家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跃升至第7位。

“强富美高”新江苏高质量发展样本智库行动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

国研智库 张诗雨 杨良敏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沈 和 吴 江

新华日报社 彭广余 庾 康 李先昭

执笔:沈 和 吴 江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