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一把铁钩见证人间奇迹
——从红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13)
2021-09-22 09:57:00  来源:人民日报

河南省林州市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一把10厘米长、240克重的小铁钩。当年的凌空除险队队员就是拿着这样的铁钩,为红旗渠修建者保驾护航。锈迹斑斑的钩面上留有撞击险石的痕迹,见证着一段改天换地的不朽传奇。

落石和塌方,是红旗渠工地上最大的危险。红旗渠开挖不到4个月,有人提议不修了,因为松动的山石不时掉下造成伤亡。这时,以任羊成为代表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腰间系一根粗绳,别上铁锤,手持带有除险铁钩的长杆,队员们从悬崖顶端吊下,凌空来回摆荡,用铁钩把险石一点点刨去、扒落。因落石坠下躲避不及被砸断门牙;麻绳磨断坠崖,幸亏挂在树杈上才捡回条命;长年累月在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勒出道道血痕,形成一圈厚厚的疤……排险英雄任羊成的光荣事迹背后,是10万名像他一样的开山者,用双手硬生生在悬崖峭壁上凿出长达数百里的“人工天河”。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红旗渠是林州人勒紧裤带创造的奇迹,是一部太行人写就的英雄史诗。为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开山者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在巍巍大山中。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林州人用苦干实干、拼命硬干,将“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的豪迈口号化为现实,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那种信任与融洽让人感动。为让渠首拦河坝工程顺利合龙,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激流,臂挽臂、手挽手排起人墙,最终拦住汹涌河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写就了红旗渠的奇迹。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面临极端封锁,驻守南泥湾的三五九旅将士,靠一把锄头一支枪,将“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上世纪50年代,10多万军民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气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进入新时代,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等“不可能”,攻克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中国人终于用上了“自己的导航系统”……不论是重塑山河还是摆脱贫困,不论是加强民生保障还是勇攀科技高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穿越时空依旧震撼人心。时光流转,而红旗渠精神正如汩汩流淌的渠水一般历久弥新,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申孟哲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