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牢牢树立正确党史观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2021-07-20 07:39: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与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面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其中“树立正确党史观”既是基本前提,又是重要目标,十分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把握正确党史观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更好谋划未来,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树立正确党史观意义重大

党史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以历史原貌认识党的历史,能否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态度评价、运用党的历史。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学好用好党史的思想指针。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使对历史脉络的主观认知符合客观史实,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我们党百年奋进的基本脉络和伟大贡献,客观评判党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非功过,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及蕴藏于其中的经验、智慧和规律,更好达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预期效果。党史观不正确,必然会导致认识和把握党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生偏差,不但无法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清党的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甚至还可能走到学习教育活动的反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与智慧的重要保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从这本教科书中汲取思想价值营养,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掌握学习党的历史的正确方法,我们才能从纷乱杂陈的历史现象中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才能从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中赓续精神力量,激发我们在各种风险考验中破浪前行的信心与动力;才能从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中国中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实基础。实现对党的历史的深刻自觉,必须树立正确党史观。也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学史增信,才能从党的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我们党为什么“能”的道理,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哲理,弄通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学理,真正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风险挑战面前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核心要义

在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研究与正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

从历史规律高度把握我们党成长壮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历史必然。党的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理性,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是顺应历史趋势、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既顺应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世界大势,也切合了中国人民寻求救亡图存的客观需求,是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向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央。从党的成长逻辑看,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关键密钥在于我们党始终能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赢得历史主动,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作为,在永葆先进性中引领人民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党成长壮大以及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什么偶然的运气,而是遵循客观历史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现实过程。

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深刻把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丰功伟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回望我们党的奋斗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靠的是人民群众铜墙铁壁的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靠的是人民群众艰苦实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靠的是亿万群众开拓进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成的磅礴伟力。在波澜壮阔的百年进程中,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线从未动摇与更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携手开创美好生活。

辩证认识百年来党的历史主流与经验教训。一百年来,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大业艰辛探索、砥砺前行,既有乘胜而上的高潮,也有曲折险阻的低谷,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应当从整体视野出发全面、辩证认识党的历史,既要正确认清我们党为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主流,肯定我们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奇迹,又要敢于正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囿于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出现的失误与挫折。面对挫折和失误,正确的态度不是回避乃至否认它们的存在,而是要善于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要清醒认识到,一部百年党史是成就与苦难共存、经验与教训共生、主流与支流并存的矛盾运动过程,必须正确分清主流与支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用唯物史观看待党的历史,就是要用历史思维科学评价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历史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由人们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的实践活动推动生成的,而这种实践又总是或明或暗地受着历史规律的影响和支配。囿于时代条件、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需要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出发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做出准确评价。对于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不能将它们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抽离出来孤立、片面地看待,也不能用事后的眼光或标准去衡量裁断,而是要在大历史观视野下,结合当时特定的时空条件,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性,才能看清历史真相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科学评价它们的是非得失。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就是因为坚持大历史观的分析视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能够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人物及重要事件,得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历史结论,堪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党的历史的典范。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近年来,仍有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维护历史正义”的幌子,肆意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篡改歪曲党史,攻击党的领导。这些消极言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危害。必须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党史观,坚决抵制、深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把失误挫折从党的历史进程中孤立抽象出来并予以放大和夸大,任意裁剪事实、捏造谎话,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惯用伎俩。他们既没有实事求是地整体地研读史料,更没有深入分析历史发生的特定背景,只是从片面孤立视角看待党史,无法分清党史发展中的主流和支流,更无法从整体视野全面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一部分人或许是因为没有分辨力,但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苏联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一些国家采取“抹黑”苏共历史,特别是“抹黑”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手法来大造舆论、混淆是非,并借机兜售其思想体系和价值观。遗憾的是苏共没有认识到“史学”领域斗争的极端尖锐性和复杂性,未能积极地组织开展有效的思想斗争,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是采取“退让”和“容忍”的态度,结果让人泼了脏水,搞乱了思想,瓦解了人心,涣散了组织,最终落了个“亡党亡国”的悲惨结局。前车可鉴,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惯用伎俩是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借所谓历史考证制造党史上的“污泥浊水”。他们假借“尊重”史实的名义,痴迷于“挖掘”“考证”党史细节,以所谓“不带主观臆断”的姿态客观呈现和还原党的历史。这种手段极具迷惑性,看似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但实质是用精心挑选的“伪史料”,制造“污泥浊水”栽赃污蔑,丑化虚无真实的党史。近年来,他们还借助网络新媒体渠道,炮制告别“革命”、否定改革开放等论调,妄图借用“客观中立”的历史“虚无”当前我国的现实政治,特别是把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我们党在历史前进中出现的个别失误生拉硬扯,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别有用心地把不同历史语境下不同性质的事件进行机械化联想类比,是一种“更高级”的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还要特别警惕与抵制一些人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他们借助影视作品、报纸连载、广播联播、话剧公演等载体,以笑料噱头、戏说煽情等方式抹黑正史、散布野史,以虚构故事、主观想象、道听途说等形式恶搞英雄人物和传播各种党史人物的八卦隐私,以庸俗化、娱乐化方式诋毁、污蔑、解构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刻意把党的历史解释成个别英雄人物为了谋取私利进行阴谋操纵的结果,否定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不渝,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消解人们对党的历史的认同。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面相,要勇于剥开其“画皮”,彻底揭露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同时加强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给予有力的正面引导与回应,从而更好地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奔跑。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人:东南大学 徐广田 袁久红 郭广银)

编辑:秦春凤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