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2020-04-13 10:16:00  来源:光明日报

【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成长春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秦尊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世界经济处副处长 梅冠群

编者按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如何理解“底线思维”,怎样“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1.国际疫情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

光明智库:在您看来,外部环境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加快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挑战以及隐患?

梅冠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是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不容小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对我国而言,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很可能是要长期面对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不能松懈。

二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乐观。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尽管一些国家采取了较大力度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但究竟能把全球经济提振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全球经济下行也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影响我国国内经济恢复。

三是国际政治环境变化风险不容忽视。面对人类共同的疫情挑战,各国本应摈弃分歧、深化合作,但现实并非如此。一些国家自身防疫不力,反将舆论矛头对准我国,意图转嫁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

秦尊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国际社会而言,都影响巨大。截至北京时间12日8时,疫情已经席卷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确诊病例累计165万余例,死亡病例累计10万余例。随着国际疫情大暴发,全球经济快速衰退,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日益增大。我国进出口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国际供应链遭受严峻考验,而这也反过来影响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除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暴乱、战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仅从自然灾害来看,今年的蝗灾将导致全球粮食减产,又与疫情叠加,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成长春: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令人担忧。近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在内的全部搬家费全由美国政府买单。日本政府也宣布出资2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国际分工机制朝着逆全球化方向发展,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的重塑和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些变化对我国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李志勇:在我看来,“外部环境变化”还包括疫情在全球蔓延带来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关联性变化。比如,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疫情使得各国更为重视民生必需品、战备物资,比如粮食、药品、口罩等,趋向于向自给自足方向发展。未来国际竞争在一些领域也会变得激烈起来,这对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2.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产业链分工底线和安全生产底线

光明智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底线思维”。结合当前形势来看,“底线思维”意味着什么,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贯彻“底线思维”?

成长春: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挑战面前,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既要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又坚定信心把握主动权,拿出相应对策,确保取得最佳效果。

当前要牢牢抓住疫情防控底线、产业链分工底线和安全生产底线:

疫情防控底线。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产业链分工底线。面对美国和日本“撤出中国”新动向,我们必须保持定力、不必过度恐慌。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空间、最全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不少美日企业长期在华经营,对中国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也要做好准备,防止“撤出中国”的行为导致失业潮出现。

安全生产底线。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志勇:突如其来的疫情,凸显了保障民生的重要性。要抓好农业生产恢复,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千方百计保就业,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来源。要把脱贫攻坚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同时,要防范一些贫困户“因疫返贫”。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重大危机容易引发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局。要高度关注、科学研判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制定好各种应对预案。

秦尊文:战疫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咬咬牙、挺一阵子就过去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4月8日武汉市解封,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武汉要筑牢社区防控安全屏障,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做到“四必”: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梅冠群:在我看来,坚持“底线思维”,关键是要做到三个“稳住”:一是稳住疫情。要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疫情变化可能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手段。二是稳住经济。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今年宏观经济工作目标应以稳定为主,不适宜再追求较高的、量化的增长速度。在实施积极调控的同时,也要注意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稳住地缘局势。一方面,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善于在长期实力的此消彼长中谋求战略优势;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斗争和反制。我们斗争越坚决、准备越充分,就越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3.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在您看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应如何理解,有哪些表现?您有哪些建议?

李志勇:“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有两个:第一,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非常态化疫情防控”已经告一段落;第二,面对国际疫情输入的风险和我国疫情发展尚存的不确定性因素,防控工作还要坚持相当一段时间。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之前的一些“超常措施”,如封城封路、停产停工、停学停业等要陆续取消。但一些必要的防控措施,比如社区防控措施、口岸防控措施、防止人员聚集措施等还要继续保持。

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实现的是一个复合目标,既包括疫情防控,也包括经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就是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当前,最为要紧的是精准施策,紧抓企业经营的困难之处、百姓生活的不便之处。比如,统筹推动各地健康码互认工作,加大检测力度,方便群众出行;城市探索实行“错峰上下班”,缓解人流密集给公共交通系统带来的压力;免费开放一些电影、电视剧、电子书、电子报刊等网络资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

梅冠群:实现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要在三“化”上下功夫。

一是数字化。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政府各部门、各地区信息共享,创造更多数字管理的新业态、新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精细化。常态化防控工作仍然要“沉下去”,不仅社会管理要精细化,经济政策制定也要精细化。比如,现阶段很多企业虽然复工了,但并未复产,产能利用率不高,要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及时采取专门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治理现代化。本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治理中出现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防控疫情重在依靠社区、乡村等基层治理,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避免政出多门,造成政令“打架”。

成长春:深刻领会防控“常态化”的重大意义,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沉下心来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可知可控、精准防控”长效机制,持续扎密扎牢疫情防控网。比如,继续优化城乡社区防控各项措施,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和医疗救治体系的作用。

二是重塑生活正常新秩序。随着全国多数省份陆续开学,各地要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与属地医疗、疾控等机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秦尊文:坚持底线思维并不只是针对疫情防控,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疫情防控渗入到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以社区防控为例,要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实施辖区单位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作用,统筹落实好社区常态化的防控力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筑牢群防群控的防线。

4.“堤内损失堤外补”:对发展势头较好的行业拉一把、扶一下

光明智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您看来,我们该如何统筹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化危为机,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秦尊文:从国内来说,疫情对我国一、二、三产业都有不同的影响,但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对一些产业、一些领域出现的较好发展势头,拉一把、扶一下。

一是大健康产业加速成长。这次疫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命健康意识,扩大了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健康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疫情促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加快发展。这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全面发展。

三是“宅经济”迅速蹿红。“宅经济”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模式和消费模式,将进一步促进网红经济、社群经济和平台经济发展。

四是绿色建造逐步推开。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火速建成,彰显出中国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的巨大能力,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将迎来大发展。

李志勇:一是高度重视激活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最近一些地方做了些探索,比如有条件的地方给市民发放消费券,有的实行周末两天半“小长假”,这些都可以借鉴。二是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注意与发达国家质量标准对接,提升产品质量层次。三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面向市场化的改革,落实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增强竞争实力。

梅冠群:只要把薄弱环节抓好,今年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必将实现。

一是抓好就业问题。一方面,要及时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国家要通过一批大项目建设消化一批就业。

二是关注低收入群体。一方面,社保政策要托好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疫情推出一些特殊化的政策设计,给予低收入群体消费券、现金补贴等。

三是聚焦中小微企业。既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短期难关,也要建立促进中小微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成长春: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显著提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王斯敏、刘坤、覃庆卫)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