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大半个世纪以来,陈毅元帅这首诗在盐阜大地广为传颂,热血澎湃的字里行间,记载着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性时刻,这是盐城革命老区抗战的光辉一页。
阳春三月,晴空万里。记者来到盐城大丰区白驹镇北郊——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作为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四周苍松翠柏环绕,格外安静肃穆。广场中央, 一座高22.6米、形似一把直插云天的双刃宝剑的纪念碑矗立,瞬间便将瞻仰者的思绪拽入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这是为了纪念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师,于1986年建的纪念碑,碑文系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地负责人丁日旭指着纪念碑介绍,纪念碑顶端浮雕象征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支抗日武装。
纪念碑后方,会师文化展示馆主体建筑外形象征南北会师的两面军旗。依托八路军、新四军会师圣地的独有资源,当地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党建,此处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不少外地党员前来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展示馆内,一场时长6分钟的3D微话剧,真实再现了两军会师的历史性时刻,在体验式教育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96岁高龄、白驹镇唯一健在的会师见证人李元祥,几十年来每逢重要纪念活动,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都会来到这里,讲述当年亲身经历。81年前,年仅15岁的李元祥作为青年代表,参与了八路军、新四军会师庆祝大会。“以前白驹是没有共产党部队的,只有国民党韩德勤的部队。韩的部队吃饭不给钱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家不敢靠近。但是,人们很快就看出新四军与国民党部队不同。”在大丰区李元祥小儿子家中,记者见到了老人。他动情地讲述起往事——
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40年6月,新四军奉命渡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黄桥决战胜利后,继续挥师北上。1940年4月中旬,黄克诚率领八路军南下,挺进苏北,接连解放了东坎、阜宁、益林、湖垛、盐城。1940年10月10日,两支英雄部队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为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开辟苏北、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华中抗日斗争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白驹镇的王立贵曾亲眼见证两支部队在狮子口相遇,后来他把这事告诉了李元祥。“10日上午,王立贵正在田里干活,抬头看到不远处的范公堤上停着两支部队,几个当兵模样的人跑来跑去。”李元祥说,王立贵心想这两支部队是来干嘛的,便跑过去看,“只见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很多人笑着哭着。”
当时的庆祝场景,李元祥仍历历在目,“白驹的白云山(寺院)挤满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6团政治处主任林胜国宣布大会开始,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联欢会上,大家相互拥抱、热情握手,歌声嘹亮,高呼抗日口号。会后,新四军还杀猪、买鱼,招待八路军战友,表示要并肩战斗,相互支持。”他说,两军会师时间虽短,但给当地带来了深远影响,“大家团结一心,肯动脑筋做事,而且氛围很民主。” 当时选举乡长,有人觉得举手投票不公平,乡亲们就想起来用丢豆子的方法选举乡长,黄豆和蚕豆当成选票。1942年,李元祥被选为河北乡乡长,狮子口村当时属于河北乡。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两军会师狮子口,军民齐心打鬼子。”现在狮子口很多老人都知晓这样的口号。八路军、新四军驻扎期间,军民关系非常融洽,“白驹镇上有位金大嫂,家里住了一名新四军干部。一天,这名干部不小心把水瓶打碎了,执意要赔,金大嫂坚决不同意。不久部队开拔,离开后金大嫂发现,这名干部把一双雨靴放在家中,留下一张字条,说内心有歉意,雨靴算是抵水瓶的。”说到这儿,李元祥一声感慨:“那时候,雨靴可是个好东西啊!”
如今,白驹镇乡风淳朴、产业兴旺 ,走在春意盎然的狮子口,一幅现代农村美好画卷徐徐延展,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盐阜大地弘扬开来。最美村医任兴国就是白驹好人的代表,七组村民陈付明告诉记者:“我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胃病,每次病情发作只要一个电话,他就及时赶到我家,哪怕是风雨交加也从不抱怨,20多年来他从不多收1分钱出诊费。”作为一名村医,任兴国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的自我信念与人生价值,传承了会师圣地的红色基因。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长河波澜壮阔,革命先辈身上甘于奉献、心系群众、关注民生的生动实践,所体现的红色精神,早已在盐阜人民中内化为行动自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盐城满怀信心、步履铿锵,老区人民的日子必定会越来越红火。
本报记者 祝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