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读刘伯坚写给兄嫂的遗书
2021-04-14 13:20:00  来源:新华日报

“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刘伯坚率部队转移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在狱中,他给兄嫂写下多封感人肺腑的家书,不久后壮烈牺牲。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生命尽头豪迈的革命气节跃然纸上,这也是刘伯坚对自己短暂一生最好的总结。刘伯坚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百姓幸福紧密相连,毕生不懈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即便为此付出生命亦不后悔。为了国家而英勇无畏,他的铮铮誓言,他的家国情怀,如洪钟、如战鼓,激荡天地、催人奋进。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所有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形形色色的感悟和解答中,有一种回答最令人动容——为了国家,奉献自己,将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伟大事业中。在中国积贫积弱、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心怀家国的崇高理想,投身救亡的伟大事业,人的奋斗就有了目标,人生也更有价值。每个人都知道生命可贵,都不愿轻易失去生命,可只要认定自己是为国家而生,认定自己一生从事的事业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业,那么任何时候心中都不会有悔恨。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民族富强,奋斗在救亡图存的路上。他们中有许多人作出无私的奉献,写下激昂的诗篇。然而历史清晰地表明,各种救国的尝试,或囿于空想,或不符合中国实际,最终都宣告失败。唯有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才完成了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使命。因此,同样是“为中国”,刘伯坚的家书中蕴含的,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高尚境界,是看到中华民族迎来光明的必胜信念。正是科学理论引导下的正确实践,让刘伯坚的这句话伴随着真理的香甜和泥土的芬芳,足以成为后来人的精神丰碑。

今天的共产党员,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刻比革命前辈要少,但在和平而富足的生活中,能不能坚决地与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界限,坚定地将国家利益永远置于个人之上?手握公权力,能不能保持敬畏之心,使之为民所用、服务国家?其实,只要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时常以先烈的言行对标对表,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正如1800多名扶贫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戍边的烈士们和他们“清澈的爱”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像革命先烈们那样,将有限的生命灿烂地燃烧,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复兴路上的磅礴伟力。

袁媛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