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读陈觉《与妻书》
2021-05-06 15:14:00  来源:新华日报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1928年,由于叛徒告密,陈觉夫妇先后被捕。知道难免一死的陈觉想到身怀六甲的弱妻赵云霄,思绪翻涌、满怀悲壮,在狱中写下与妻诀别书。

缱绻儿女情,纵横英雄气。时隔90多年,读陈觉家书,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读出他慷慨赴死的决心以及对妻子的缠绵悱恻。这其中,既有“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的视死如归,又有“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的舍家为国。陈觉夫妇是为名利投身革命吗?当然不是!陈觉和妻子赵云霄出身书香门第,在落入敌手后,只要写一纸脱党声明,他们就可以出狱。但是,陈觉毅然拒绝了写脱党声明的要求,为了信仰,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慷慨赴死——在与妻书中,他将“如今之死”视为“重于泰山”。

陈觉的“与妻书”,展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面前的大义凛然的选择。在中国革命史上,类似的深情流露还有很多: 21岁的程雄在奔赴抗日前线前给双亲辞别,“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抗战期间,“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的左权给“家失柱石”的叔父写信“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红色家书里,寄托着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父母妻儿的无尽挂念。

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不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面对父母妻儿,他们心怀无限内疚,自责于未尽到儿子、丈夫的责任;面对革命和抗战,他们勇锐盖过怯懦,担当压倒苟安。这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身家性命,却牢记信仰与理想;忘记了一己之得失,而记住了国家、民族之利益。忘并不是真正的忘,而是甘于舍得!记也不仅仅是记,而是记住了,更愿意为之舍生取义!

今天,和平环境里,少数人逐渐在奢侈享乐中淡忘了初心使命,甚至滑向深渊、跌入违法违纪陷阱。他们之所以“忘了初心,失了本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仰之基不固,精神之钙不足,思想之舵不稳。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从先烈事迹中,我们读懂“愿把身躯易自由”“宁甘斧钺不降曹”的革命观,践行“男儿国是家”“此生合是忘家客”的家国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我们通过品读红色家书重温党史、锤炼初心,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韩宗峰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