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据南京市人社局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南京新增留学归国人员3602名、同比增长20.67%,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总数已达5.48万名,“万凤还巢”图景正在生动呈现。
“还巢”留学人员增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近年出国留学人员持续增加,归国人员自然水涨船高。目前,我省人均GDP已突破2万美元,向心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回流”潮加速也在情理之中。我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明显,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以及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决心与力度,使得南京、苏州等地成为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归国首选和心仪之地。
“万凤还巢”,对城市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要牢牢把握人才“回流”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重视人才工作,根据留学归国人员的特点,妥善安排好“回流”人才群体,充分发挥其专业才能,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在广大留学人员中引起强烈共鸣。落实好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我们既要让留学人才引得来,还要把他们留得住、用得好。从今年发布的《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来看,留学生薪酬优势明显,但不少留学人员在选择城市时更看重发展的平台和公平的机会。既给优厚薪酬、优惠政策,又给平台机遇、施展空间,如此,才能拓宽人才回流的通道。同时,要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尤其是要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创业环境,避免以短期效益论英雄,真正把想干事业的人才留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此外,还要切实解决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有的留学人员长期在海外生活,回国一时难以适应,有的担心孩子在国外接受的教育难以跟国内接轨,要在这些方面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防止回流人才出现“水土不服”。
“万凤还巢”,更待“固巢养凤”。所谓“固巢”,就是要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实的产业根基,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才和发展互相成就。所谓“养凤”,就是要注重对留学人才的“本土化”培养,将初出茅庐的“雏凤”培养为时代所需、适应国情省情的成熟人才。客观而言,相对于数量上的增长,从就业的热门专业、热门领域、热门城市等几个指标看,留学归国人才流向也存在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因此,要不断“开源”,吸引更多高精尖留学人才,同时,依靠科技创新“补链”“强链”,挖掘和创造新的岗位,引导和鼓励海外归来的有志青年在江苏这片沃土大展身手。
当然,“引凤”不能忘“育凤”。加强人才高地建设,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既要用好外来人才,也要用好本土人才,既要有站在学术前沿、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领军型人才,也要有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的乡土人才,还要有在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崭露头角的新型人才。只有让各类人才竞相奔涌、竞相绽放,“第一资源”才能发挥“第一优势”,源源不断为江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