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这场胜利,把一个又一个深沉的叩问,摆在世人面前: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原本一盘散沙的族群凝聚了起来?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在近代饱受欺凌的国家,最终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古老的国度,站直了腰杆、挺起了胸膛?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伟大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
曾有过这么痛心的时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当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近万人,而发动进攻的日军仅有数百人。兵力对比之悬殊,本应毫无悬念。然而,结果却震惊了世界:小鬼子长驱直入;而东北军却一泻千里不得不退守关内。
原因,至今仍令人痛心扼腕:是当时国民政府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东北军官兵执行的“不与抵抗,以免事态扩大”的指令。
于是,北大营被炮火吞噬;于是,白山黑水任敌蹂躏。
精神的羸弱,带来的必定是斗志的萎靡和战场的溃败:北平失陷、南京失陷、武汉失陷……大半个中国山河陆沉。
蒋介石也只能在日记中无可奈何地喟叹:“将领怯馁无能,一至予此,平时漫不经意,临战手足无措。”
事实证明:一支军队,没有精神的强健,就不可能有强悍的战斗力。诚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所言:“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这是1941年深秋的一天,气焰正炽的日军对我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马宝玉等五位战士,为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上了狼牙山的悬崖绝壁。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五人纵身跳下万丈悬崖,谱写了一曲宁死不屈的英雄壮歌。
五英雄的壮举,让攻上山的小鬼子也人人胆寒。
1997年7月的一天,当年追击“狼牙山五壮士”的日军小队长茅田幸助专门来到狼牙山祭奠谢罪,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放声大哭,说曾目睹“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举,命令手下的士兵脱帽鞠躬、朝天鸣枪,向勇士们致敬。
“五壮士”用精神的力量,压垮了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子!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1943年春,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新四军第3师某部4连的82名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转移,与1600余名日伪军展开激战。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从拂晓战至黄昏,毙敌数百人,最终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正是因为有一个个“狼牙山壮士”、一个个“刘老庄连”,让历史的天平不因残暴、强力而倾斜,它保持了应有的公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了!
这场胜利,让中华民族实现了精神上的浴火重生!毛泽东同志预言,这个胜利“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二
的确,沐浴了抗战胜利的中华民族,身姿更加挺拔。
硝烟刚散,征尘未洗,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
论国力,这依然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美国,工农业总产值是中国的近30倍;美国,钢产量是中国的140多倍;美国武装到了牙齿,而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原上,志愿军战士依然只有薄薄的棉衣穿;美国拥有绝对制空权、制海权,而我们除了“小米加步枪”、就是从别人手里缴获过来的“万国牌”……
飞虎山、长津湖、三所里、砥平里、铁原、上甘岭……这些地名,哪个不荡漾着英雄气?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伍先华……这些英雄,哪个不让侵略者胆寒?凭着“谜一样的东方精神”,“钢少气多”的志愿军,硬是把“钢多气少”的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打败敌人、保卫祖国;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无中生有”、建设祖国;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创造奇迹、“惊天动地”。
不是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吗?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他们在风沙弥漫的戈壁荒滩上,用简陋至极的纸笔算盘,把卫星搞上了天,搞出了原子弹、氢弹。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硬是在无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哪一次开拓不是筚路蓝缕?哪一场“突围”暗中不透着“硝烟”?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实现了千百年来先民孜孜以求但始终未曾实现的理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祈愿,显得那样苍凉。而今你看,生产方式彻底改变,辛劳和勤苦正在被悠然和从容替代。这是人间奇迹!奇迹背后,镌着这样一个密码:只要精神永在,我们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不再一味跟跑,许多领域已经开始并跑,甚至领跑。“梦想号”划开碧波向着海洋深处猛潜,中国空间站齐刷刷迎来三艘飞船;国产AI大模型百花齐放,人形机器人百家争先;华为自研麒麟芯片赋能千行百业,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号”业界无不欣羡;还有那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样样世界领先……
八十年的探索历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有了这种精神,不怕任何艰险!有了这种精神,能渡任何难关!有了这种精神,不惧任何挑战!海可以枯,石可以烂,在我中华儿女心中,这种精神永远不会变!
三
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往前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不过,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
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我们还面临冷战思维的现实威胁。零和博弈,仍被有些国家视为圭臬。把中国崛起看作洪水猛兽,中国的任何发展进步,都被当作威胁,千方百计打压遏制。还有的国家,一直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
对于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日本政府竟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历史上,对于中国人民犯下如此累累的罪行,一直不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日本政府,究竟意欲何为?
从内部看,四十多年来,尽管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在高精尖领域,依然存在弱项;东西部差距日渐缩小,下一步的追赶、反超还有许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尽管我们改革中还有很多挑战,尽管我们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但是,今日的中国,早已积聚了足够的底气和能力;今日的我们,秉持着先辈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男女老少都从80年前的烽火岁月里,悟透了这样一个道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就永远不会被打垮;一个国家,只要万众一心,就终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当14亿多中国人民都在倾力夯筑这座精神长城时,未来中国一定是:千里平畴岁安澜,万里山河红烂漫,黄发垂髫怡然乐,稻花香里说丰年。
那如锦的日子,恰如先辈所愿:把柔风轻拢,岁月慢捻,千家万户悠悠然!
(作者:关铭闻执笔人:陈品高、谢文、王丹、马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