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川:新时代青年如何锤炼品德修为
2019-09-18 10:08:00  来源:理论之光

今天我们围绕为什么要明德,立什么德,怎样修德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为什么要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一直在塑造君子文化、至善文化,提倡“君子坦荡荡”、“君子喻于义”,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梦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止于至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一种远大理想和志向,修身是第一位,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修身就是要提高思想品德、道德素养,成为品格高尚,品位高雅,品行端正的人。

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道德对我们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什么德呢?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的立德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包括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三个方面:

明大德,就是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有这么一个男人,28年常年不回家,孩子上学他不管,老人生病他不在,家里的一切负担都是30岁的妻子打理,内心还要承受亲戚邻居的各种非议,有说他抛妻弃子走了,有说他异国他乡死了,有说他犯事坐牢抓了,如果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大家肯定说这人太没道德了。终于他回来了,原来他从事国家高度机密的原子弹技术研究,为此家人不能说,朋友不能说,只能选择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他就是邓稼先。故事讲到这里,我们都会发自肺腑的钦佩邓老,敬仰邓老。在两弹元勋的感人事迹中,和邓老一样为了国家隐姓埋名,远离家人,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老前辈还有很多,正是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他们这种大德成为中国的精神脊梁。

守公德,就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遵守公序良俗。待人接物要为人友善,讲诚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公共场合不抽烟不喧哗,尊老爱幼,有序排队;日常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这都是我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心。

严私德,就是提高个人思想品德,做好小事,管好小节,立足平时,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我们如何进行修德呢?我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见贤思齐。我们要向道德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家国情怀,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把感动转化为行动,把学习转化为落实,始终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树立大德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献给国家。

二是闻过则喜。我们要有海乃百川的胸怀,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意见,尤其是虚心听取别人对我们的批评,我们要把批评转化为进步的动力,把意见转化为前进的阶梯,时刻督促自己注意言行,把修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是内省慎独。孔子教导我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和情况,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要把吾日三省的境界融入到道德修养中,经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反问自己,始终做到“君子求诸己”,不要抱怨别人,不要推卸责任,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律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特别想把苏州大学的校训送给大家,“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涵养正气,效法完人,就是要我们培养品德高尚、一身正气的道德人格,这是对我们明德修德的最好诠释。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李笑林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说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