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专题 > E起学习 > 最课堂 > 第一场 > 老师 > 正文
徐川:“我将无我”,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注解
2019-05-15 10:56:00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字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们先聊聊这句话的精神渊源,再说说学习的三个角度。

“无我”可以在先秦诸子那里找到相关表述。比如,孔子主张“克己”,提倡“毋我”,即克除私欲,严以律己。再比如《庄子·齐物论》中也有:“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强调的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那么到了王阳明那里,这一思想得到了发扬光大,他说,“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主张“无我而定”,去了心中小我,将小我融入社会人生和天地宇宙之中,成就至仁境界的“大我”。到了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

说到“无我”和“有我”,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两句话,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无我”和“有我”联系起来看,更容易理解。

什么是“有我”?“有我”是担当,是责任,是使命。面对困难时,有我;面对矛盾时,有我;面对挑战时,有我。

什么是“无我”?“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总书记说,“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们常常说,心中想自己少了,想别人就多了,想小我少了,想大我就多了,自私的少了,为公的就多了,心中无我,才可能做到装着人民,不负人民。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第一,这是一种人民至上的政治初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这个哲学问题的关切和回答,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回避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继2016年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重大历史命题,近期出访意大利期间又向世界宣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人生追求,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新、最权威的诠释和界定。

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从革命老区到北国边陲,从黄土高原到太行深处,从校园乡村到社区军营,从农贸市场到贫困人家,总书记念念不忘的始终是人民群众。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始终是他最大的牵挂。从“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到“不忘初心”的铿锵实践,彰显人民至上的政治初心。

第二,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简洁明了,铿锵有力,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特有的勇猛精进和无所畏惧。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透过《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等著述,尽管区位有变迁、岗位有变动、职位有变化,但身体力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风范始终如一。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并勉励中青年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任务艰巨。以什么样的心态、状态和姿态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是躲事、推事、怕事、误事,还是知责、担责、守责、尽责,考验的正是有没有“我将无我”的底气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一点正是在于直面现实,知难而进,拿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敢于动真碰硬,荡涤了歪风邪气,涵养了清风正气。

第三,这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至高境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些朴实而深情的告白一样,揭示和展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共产党人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以外,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私利可言。

心中“无我”,装着人民,才敢赴汤蹈火,才能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才会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大火面前,四川凉山扑火队员没有丝毫退缩,以“最美逆行者”的壮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危急时刻,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拼尽全力挽救飞机,错过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他们并非不清楚危险,并非不珍惜生命,只是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他们都毅然选择了“无我”。

环顾世界政党之林,诞生于20世纪之初的中国共产党凭什么历经坎坷而依然风华正茂?谜底就在于这个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样的境界,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也必将生机勃发、青春永驻!

编辑:李笑林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