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时,发出了江苏“发展三问”,其中,第三问提到“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面向未来的、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人才。建立产才创新共同体,打造一支与全创新链、全产业链相匹配的,符合现代产业未来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是答好江苏发展“第三问”迫切而必须解决的关键之一。
以智慧治理形成产才信息共同体。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完善与创新,人才是最核心要素。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人才,核心要义在于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与人才大数据智慧体系。包括现代产业区域布局、人才需求、人才供给、人才引进、人才绩效等数据平台,统筹建立现代产业数据与人才数据研究机构,优化现有的省市大数据管理机构职能,提升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能力、开放应用能力、产业转化能力、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同步绘制现代产业布局与人才供给地图。根据江苏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结合运用大数据,统筹产业、人才与专业发展规划。三是加强现代产业与人才数据的同步治理。主动策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建立现代产业与人才创新共同体。
以双向融合形成产才培育共同体。从现代产业人才需求侧发力,完善产教双向融合的理念、体系、机制和文化,破解现代产业人才培养的“一头热”和应用能力不足问题。首先是强化“要素融合”的理念。从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入手,统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其次是构建“省市镇院”的产教融合体系。以特色产业园区或特色产业小镇的“区块融合、聚力创新”建设为内核,以政行企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构建“特色省-特色市-产业小镇(特色区块)-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体系。再次是形成“五个双向”的产教融合机制。着眼现代产业布局与专业规划的双向对接、现代产业资源与院校资源的双向开放等五个方面,破解现代产业人才培养的“一头热”问题。最后是形成“应用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文化。以“应用人才”为培养主线,设计“小中高本硕”应用人才体系,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人才培养应用文化体系。
以区块集萃形成产才创新共同体。从创新机制到创新生态到创新治理体系,都需要聚焦到人才端,进行更加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一是以现代产业园区为核心,集萃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及人才。根据现代产业布局,规划现代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建设重点产业研究所,集萃原始创新类人才团队;与高校形成产教联盟,集萃成果转化类创新人才团队。二是以现代产业人才团组为核心,集萃“交叉复合”人才团队。在引才聚才用才过程中,以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团队衔接一体、科学家与技术经理人团队对话合作、人才团队带动项目或风投进入现代产业园区等方式,集萃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智慧。三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集萃“智能合约”与“创新资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现代产业园区,园区角色由传统的中心控制者转变为节点协调者和服务者,构建基于智能合约、打破信息孤岛、充分自治且可控的、跨越地域和组织的创新生态系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江苏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篇大文章。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现代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以现代产业园区或特色产业小镇为核心,产才大数据智慧体系为突破口,产教双向融合机制为路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点,构建现代产业与未来人才创新治理体系,既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温贻芳(作者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