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脉动 > 正文
让生活多些“弹性”
2020-04-21 10:49:00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是岁月神偷,也是社会财富。每周2.5天休息制度,不止于一项拉动和服务疫后经济消费的应急举措,更应该成为社会高效利用空暇时间的一个牵引,正如1995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一周双休制度。

空暇时间能减压、助力,让生活更有“弹性”。于个人而言,它可以补偿劳动消耗,恢复脑力体力,增进身体健康,也可以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如陪伴家庭、丰富体验、激发才能。于社会而言,人们的空暇时间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亮点。比如,1999年我国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为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2019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20年数字井喷式增长,折射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也见证假期激发的巨大潜力。

从人类历史来看,劳动时间缩短和闲暇时间增多是一种趋势。据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哈勒于1972年出版的《世界的事实和趋势》一书中的资料显示,原始人一生中的闲暇时间仅为整个生命时间的16.6%,而劳动时间占33.3%;旧式农民一生中的闲暇时间占22.9%,劳动时间占28.6%;发达工业部门的工人一生中的闲暇时间占38.6%,劳动时间只占10.4%。这背后,是技术发展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也是职业劳动智力化,让人们对精神和社会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空暇时间增多的趋势仍在推进。以日本为例,1970年日本人年工作时长为2243小时,到2017年日本人的年工作时长已经降到了1710小时。

就我国而言,空暇时间缺乏保障已成为高速发展中一块亟需补齐的短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标准工时是每周40个小时;就算生产经营情况特殊,也得保证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周的工作时间加在一起不能超过44个小时。梳理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可以发现,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一年是低于44小时上限的,而欧洲国家每周工作时长普遍在27-36小时之间。不可否认,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需要不懈奋斗;也正是靠着勤劳,我们才创造了几十年的非凡成绩,但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过劳死”。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各行各业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甚至正常周末无法保障的大有人在。这提醒我们,保障空暇时间、休息时间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亟须以更加科学的制度设计来推进这个事情。

2.5天休息制度在很多人眼中“看上去很美”,原因在于政策设计还有待完善、相关配套还没有到位。要真正从“纸上”走到“地上”,政策制定还须多一些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政策执行还须多一些协调统一和刚柔并济。以2.5天休息制度为契机,推动整个社会弹性作息、推动更多人群的生活多些“弹性”,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都有助益。至于某些担忧则大可不必。25年前一周双休制度,没有阻碍我们现代化的步伐;现在每周2.5天休息制度,也不会阻挡我们战“疫”突围的决心。

颜云霞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