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众多刺激消费措施中的一个,2.5天休息制度多数人表示欢迎,特别是餐饮、文旅业者,认为它有利于人们约饭、逛街、安排旅游行程,是激发消费活力的好办法。但也有人顾虑,现在不少企业忙着复工复产,大概率要加班加点,多休半天能不能落实到位?会不会影响生产?
应该说,顾虑多休半天的落地见效有其合理性,但若是把它与复工复产对立起来,恐怕就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忽略了“巧力”对“破题”的重要意义。何谓“巧力”?它有时表现为对现有模式的优化升级。例如我国在1995年从单休变为双休,这就是对社会劳动时间体系的优化和升级,结果不仅提升了劳动效率,也开辟了“周末消费”“双休旅游”等多个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它有时还表现为运用“逆向思维”,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不少景区常年都有涨价冲动,可杭州西湖景区敏锐抓住票价与游客流量、消费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以票价的取消换来旅游总收入的大幅提高。可见,事物发展和外部环境随时在发生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的当下,咬紧牙关努力奋斗这条主线自然需要牢牢坚持,但类似多休半天这样的“巧力”,也可能会带来巨大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把2.5天休息制度真正变为促进消费经济、休假经济的“巧力”,关键还在具体落实上。首先要做的是扩大参与主体,让多数人的休假充裕起来。分析休假刺激消费的逻辑内涵,无非是增加劳动者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为消费“蓄水”。但应看到的是,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不少民营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目前还处于“回血”阶段。有的职工为支持企业发展,甚至会主动无薪加班,更别提那些“996”式企业的高强度工作时间。在提倡多休半天之前,不妨先保障好广大职工的法定休假权,以调查、约谈、整改的方式规范企业的休假制度。此外,疫情不仅让有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也让一些劳动者产生了储蓄的紧迫感。让更多人敢于消费,恐怕还是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让更多企业尽快进入上升发展阶段,带动就业市场尽快火起来,以劳动收入的稳定增长刺激消费意愿。
消费是双向行为,各商业主体也应做好准备。这个准备不仅是摩拳擦掌“拥抱市场”,更在于自我提升“开辟战场”。这就要求商家善用创新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比如,疫情期间不少餐饮企业以外卖配送的方式积极自救,值得肯定。而一旦恢复堂食,就有知名企业急吼吼地涨价。损失的利润需要挽回,可休假经济的新热点更值得把握。比起遭到批评再恢复原价,不如精准针对多出的半天休假,想想如何扩大客流、带动销量。市场的新入者们也不妨抓住机遇,在新的消费领域“开疆辟土”。此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值得高度重视,切莫只顾着营收的数量而忽视了消费的质量。人们放心消费、乐于消费,这才是决定消费潜力最重要的“参数”。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