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日益成长为一个广阔且多层次的市场,专业化、规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需要提醒的是,家政专业本科化,也要悠着点。
家政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但其学科的构建起步较晚。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对每个省设置家政专业数量指标,显示出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的迫切程度。但如果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过分追求家政专业本科化,可能导致运动式推进,效果反而不好。在专业建设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学科建设内容、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增强师资力量,让家政人才有专业“获得感”,能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打好基础,家政专业才能行稳致远。
近年来,一些院校开设家政专业之所以“难”,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是学科基础薄弱。没有学科基础,必然让家政专业的社会地位受到挑战,让人才培养陷入误区。比如,有的高校开设了家政学专业,授予的学位却是不沾边的法学,让报考的学生产生疑虑。作为新兴专业,家政学要让报考者“有兴趣”“有志向”,内容就要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家政文化的精髓,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把学科内容建设作为“第一步”。
人才培养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指南针”。当前,一些高校有这样的疑虑和困扰,一方面,家庭服务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再者,到底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是服务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一些院校也还“没厘清”。从目前的形势看,如果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级家政服务员”,恐怕很难赢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势必遭遇生源危机。实现长远发展,本科院校应该形成与高职、中职院校错位发展的意识,以培养家庭教育培训师、家政职业经历等作为自身的培养优势。
专业发展还需要师资力量来实现。家政专业是一门具有外延性和多样性的交叉型学科,但现有的教师队伍大多缺乏学科意识,对家政专业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请医生讲保健、请厨师讲烹饪是普遍现象。要办好家政学本科专业,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在引进外智、加大培养等方面持续用力。
家政的专业性发展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慢不得也急不得。通过家政专业本科化,推动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这自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也要看到,家政专业本科化仍面临许多现实难题,切忌匆促上马、盲目跟风。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家政专业本科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