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正文
抗“疫”课堂里的“情”与“理”
2020-04-28 14:40:00  来源:新华日报

访谈嘉宾: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盛凌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 琳

记者:疫情防控也是一堂“思政大课”。对青年学生而言,您认为此次疫情带来最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什么?

盛凌振:对广大青年学子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人生体验和非凡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全面检验,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不断升华和强化,青年学子时刻被疫情防控中爱国主义硬核力量所震撼。有太多典型事例让人动容,有太多人文关怀使人心暖,有太多的普通民众值得铭记与仰望,这种震撼直指内心,这种感动发乎自然,无不触动着每一位中国人,迸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疫情防控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尺子,到底是谁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谁在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事实胜于雄辩,比较更有真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道出了其中最为深情的回答。

刘琳:大美无言,大爱无声。抗击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包括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普通的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社区工作者,等等,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美好社会的公民道德风尚。一个社会的模范和榜样彰显社会的道德高地,标识着时代价值取向。不是每个公民都能成为模范,但是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德风尚,是美好社会的公民所应尊崇的精神面貌。有媒体把抗“疫”精神总结为守望相助、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积极乐观,这些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剪影,丰富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资源宝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皆可为尧舜之社会的基底。

记者:上好疫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课,既要用“情”也要讲“理”,如何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盛凌振:以爱国主义教育来说,爱国情感是个人对国家共同体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是支配爱国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因。上好抗“疫”这堂爱国主义情感课,就要审视我们今天的疫情防控成绩从何而来?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所取得;是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等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硬核“逆行者”,用他们的坚守与奉献,为人们构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岗位、不分职业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为疫情防控作出了个人贡献。加强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是爱国精神的升华而塑造起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前提。上好抗“疫”这堂爱国主义理论课,就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升青年学子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同祖国兴衰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理性认知、认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使命感。

记者:疫情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您对此有什么思考?

刘琳:疫情首先警醒人类社会必须积极主动通过制定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和法律准则,来规范人类的行为,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引导人们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其次,在这次疫情中,及时和完全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举措。此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为隔离期间保障人们正常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必要运转的基础和支撑。经过十多年的信息技术建设和“互联网+”社会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社会建设已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社会交往空间,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隔离举措强化了网络虚拟空间交往的重要性,但也凸显了诸如谣言、欺诈、歧视、诽谤等罔顾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必须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维护网络道德秩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记者:上好开学第一课,怎样达到从“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效果?

盛凌振:仍以爱国主义为例。如果说爱国主义的思想是灵魂、情感是基础的话,那么爱国行为则是体现。只有将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到爱国意志、转化为爱国行为,才能使“爱国”精神生成为一种持久、深刻、广泛的文化自觉和实践理性。可以说,世上哪有什么凭空而来的岁月静好,最有力的爱国方式就是将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转化为锵锵爱国之行。纵观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不懈努力,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取得的。要上好抗“疫”这堂爱国主义行动课,就要引导作为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抗“疫”精神汇聚成的爱国力量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结合,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挺立时代潮头,勇做时代先锋。坚持知行合一,练真本领,做实干家,积极践行爱国主义和发扬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报记者 陈立民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