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正文
社会文明建设要有新提高
2020-11-03 14:44: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要得到“新提高”,并提出诸多建设要求。必须辩证地看待诸多要素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坚持关键性要素,才能有效开展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文明建设方向的根本保证。推动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历史业已证明,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倘若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积极营造支持正确思想言论的社会氛围,确保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有效提升了全体人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社会文明建设,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不动摇,顺利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凝魂聚气,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强大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先进的思想引领人。

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乡村、社区都能享受到文化滋养,深入推进各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需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国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政府予以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增强文化活力。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因而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中国社会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互鉴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同的人类文明形成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能使人民在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彼此尊重理解、学习借鉴,这对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文明交融互鉴的理念,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人文交流的“品牌”,打好人文交流的民意基础。建立高级别的人文交流平台。拓宽人文交流路径,利用好双边、多边各种交流机制,推动平等、互鉴、合作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和积极推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让更多的文明与中华文明交融互鉴,共促世界文明的发展。

单连春(作者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公民道德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建设研究基地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