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正文
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2020-12-01 11:11: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我们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努力形成江苏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成果,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答卷。

争当表率:发挥“三大优势”,用好“一个法宝”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再出发”,“六个高质量”新篇章的“再续写”。我们要聚焦重点、发挥优势,在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表率。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好表率。江苏科教资源丰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智能装备、光伏、智能电网、物联网、纳米材料、石墨烯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有条件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突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院、姑苏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不断完善集中力量攻关的制度保障和政策配套。要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纽带作用,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促进创新要素的畅通集成,培育全球布局的开放式创新链条,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再攀高峰,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水平。

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当好表率。江苏坚守实体经济根本,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从江苏制造到江苏创造的转变,筑牢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十四五”时期要全方位聚焦自主创新,加快构建政府与市场新型协同合作模式,发挥制度优势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要发展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及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赋能,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发挥新能源、智慧物流、高性能计算机、石墨烯、物联网、纳米科技等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发挥生态禀赋优势,在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上当好表率。在总书记亲自勾画的新江苏蓝图中,明确提出了“环境美”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十四五”时期要对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努力夯实筑牢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要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城镇布局、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要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用文化润泽“美”,用道德涵养“美”,用治理保障“美”,让人成为美丽江苏建设最亮丽的风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用好改革创新法宝,为当好表率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把脉点穴。江苏发展之所以能够一直走在前列,吃的就是“改革饭”,走的就是“创新路”。江苏已经到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通过加强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创新这个法宝,以更深层次、更加彻底和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激活发展新动力。要认真研究谋划、加强统筹,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完善改革的法治保障,突破深化改革的瓶颈制约,加强改革的协同配合,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争做示范:聚焦“四个循环”,大胆探索、多做贡献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要战略谋划。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和条件较好,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应当思考在前、行动在前和贡献在前。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循环链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创新链长制的牵引功能,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要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各设区市打造1至2个国内领先的特色地标产业,组织开展推进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发展涉及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努力打造“产业+科创”发展示范带,在全省重点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型开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进规则和制度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形成江苏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厚植“循环基础”。“十四五”时期要以深化改革切实破除阻碍要素畅通的各方面限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超前谋划重大项目,研究出台新基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化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完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努力形成供需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壮大,要积极扩大消费,稳定大宗消费,优化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结构,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做大做强网络消费、线上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顺畅“循环通道”。现代流通体系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也是有效衔接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纽带与通道,在建设高水平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和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要在国家规划框架下,重点补齐苏北高铁短板,加快打造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物流金三角”和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群,努力把交通短板拉成发展长板。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筑牢“循环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对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管理。“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涉及司法公正、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热点时刻保持警惕,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变化。要加快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紧紧围绕重点领域补短板、控风险和建机制,统筹抓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生物等各领域安全工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

走在前列:坚持“三个统一”,高起点建设现代化

围绕“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必须用好力、把握好节奏、掌握好平衡,实现稳和进、近和远、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定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坚持高点定位,以走在前列的更高要求统筹谋划。江苏区域发展水平较高,城乡差距较小,省域治理现代化基础厚实,“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突出统筹谋划,为高起点建设现代化奠定基础。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苏北农房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关系加快重构的契机,在“四化同步”引领城乡融合上走在前列。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立需求导向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加快社会领域立法进程,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要推进生态文明现代化,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能力。要以教育的现代化为手段,促进人的观念意识现代化、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现代化、人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全面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先行先试,以推进省域现代化为全国探路。区域现代化一般具有时间上的非同步性、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性、发展上的传导性和扩散性。一国的现代化往往高度集中在某些核心区域,逐步由先发地区扩散到后发地区。江苏跨越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区域发展长期不均衡不协调,区域现代化建设有先有后,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先进带后进,最终共同实现现代化。2019年,江苏选取了6个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能力领先、开放优势突出、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先行先试”,对标国际先进区域,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内涵、路径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在试出经验、探出成果、示范带动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十四五”时期,江苏要全面总结这些经验,大力推广先进做法,力争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提供江苏样本和江苏经验。

坚持因地制宜,以差异化发展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江苏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应立足地区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探索。从分领域来看,江苏很多领域发展都处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必须以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协同推进现代化建设。苏南地区拥有现代化建设试点区,应巩固和放大先行优势,总结好先行探索的经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苏中地区要按照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精神,结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要求,把握跨江融合新优势,推动宁镇扬、锡常泰、澄张靖和沪苏通等跨江城市群融合进程加速,发挥好联动南北的作用。苏北地区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抓住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区域交通显著改善、城乡关系加快重构等时机,把握好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探索一条符合苏北特点的区域现代化之路。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