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召开扬州、镇江两市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提出要全面提升县级党委工作能力的明确要求。江都区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区,围绕省委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既大力推动造船、特钢、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又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既打造“皓月当空”的旗舰型、领军型企业,又培育“繁星满空”的独角兽、瞪羚企业,既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又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资源配置作用,以打造集成式“工具箱”为突破,把更多的资源要素、优质服务投放到兴实体、促发展上,聚力构建现代化经济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创新“治理+”模式。治理是发展的基石。围绕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坚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努力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入手,搭建运行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整合汇集18个部门、1.2万家企业共52万条数据,对重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评价估值、研判预警,牢牢把握经济运行主动权。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对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并实施差别化政策,清理低效企业117家、盘活存量土地5082亩。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建立管家式项目管理系统、“店小二”式项目服务体系,围绕项目签约、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进行分段跟踪、闭环管理。
做活“金融+”文章。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面对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我们坚持定制式服务、多元化供给,打造出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打造基金“后花园”,设立3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2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重点项目产业基金,引进市场化基金机构27家、总规模达175亿元,向企业实际投放超40亿元。开展“5·13”企业上市行动,梯队式推进跟踪培育服务,现有3家企业在主板、境外上市,19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1家企业证监会排队待审。实施无形资产发展战略,今年将实现所有规上企业无形资产“清零”,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实现倍增。
放大“人才+”效应。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强化软环境发展、硬政策落地,着力构建区域领先的人才高地。打造“龙川英才”“龙川工匠”两张名片,高层次人才招引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实施“镇镇通名校”工程,与31家高校结成“镇校”产才合作联盟,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高校实验室19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95%以上。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逐企制定高企成长路线图,高企数量达263家、位居扬州第一。
提升“服务+”水平。用情用心用力为企业发展服务是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使命。我们树牢“店小二”“急郎中”“智囊团”“共同体”式的服务思维,从需求端入手,从服务端着力,不断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将省定放管服“3550”标准优化为“2340”,推行“预审+代办”服务机制,项目审批时限缩减30%以上。常态化开展“争要素、解难题、促发展”行动,设立书记“会客厅”,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峰会,为企业解决“两证办理”等突出难题500多项。搭建“1+N”绿色智能制造平台,加快推进“机器换人”、车间数字化改造,提升区域制造业智能发展层次和水平。
张彤(作者为扬州市江都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