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早”,落实于“实”,完善于“细”,是疫情防控逼出来的“硬核”工作法。正是这个工作法,让南通市崇川区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堤坝,成为全省主城区中唯一一个没有本土病例的“安全岛”。
把抗“疫”经验转化为达产动能。下好先手棋——提产能。在抓好防控“第一任务”的同时,紧紧抓牢发展“第一要务”。一方面,实行机关干部包保责任制,采取点对点“问需”企业。另一方面,建立快速响应诉求机制,及时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解决清单”,全力帮助企业提产能、保运行。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着力推进日新电器智能吸尘器等5个重特大项目集中开工,在全省率先按下复工达产“快进键”。下足细功夫——促契合。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两个目标之间找准契合点。一方面,我们细分社区网格、细化防控责任,细扫盲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另一方面,细化发展任务、细盯发展进度,在全国率先推出“暖企6条”政策措施,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良性互动。通过建立“兴企通”,让政策落地像网购一样便捷;通过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做到政企直通、高效便捷。这些创新举措,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逆势而来,全区重大项目累计签约80亿元,为统筹推进防控发展赢得先机。压实责任链——抓落实。我们将抗“疫”中形成的“压实责任”工作机制转化为常态化运行。一方面,我们全力打造全天候、立体化、无缝隙、零时差、有温度的政务服务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和优化设计,实现“不见面办理”;另一方面,实行“落实责任清单化”,区商务局全员包保商场超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保供,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了供给,安定了民心。
把抗“疫”经验转化为治理效能。社区治理能力再提升。着力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全区上下各显神通。学田街道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以及社区民警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在社区建立起立体式的防控工作体系;钟秀街道把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落实落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实现社区疫情的精准防控。这些成功做法激发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城市风险治理再完善。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综合制定公共卫生体系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统一高效、响应迅速、科学精准、联防联控、多元参与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努力使崇川区成为长三角地区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全民参与治理再深入。崇川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了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度,推进全民参与治理再深化,努力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持续提升治理能力、丰富治理体系。
把抗“疫”经验固化为制度赋能。促进“激励”常态化。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培养干部。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一个个党员干部经受住考验,被组织“火线”提拔、晋级;一批批青年扛起最艰巨的任务,被组织优先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优先纳入社区组织换届推荐人选,充分发挥了激励引领的导向作用。促进“红黑榜”日常化。“红黑榜”是非常时期的一项创新举措。凡是防疫工作落实得好,敢于担当、勇于冲锋、表现突出的上“红榜”表扬;凡是防疫工作落实不力、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就挂“黑榜”火速问责。促进“通报”制度化。“红黑榜”在“崇川在线”揭榜后,网友们纷纷点赞,同时还主动反映所在社区的防控问题。我们迅即启动线上互动机制,第一时间在“崇川在线”头条发布“关于部分留言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通报”。截至目前,“通报”访问总量已近60万,网友反映的900多个问题已得到回复和整改。正视存在问题,回应群众关切,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我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新途径、新渠道。
刘浩(作者为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