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要求。江苏段作为大运河的核心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如何讲好运河故事,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江苏名片”,记者约请扬州、淮安两市市长进行了访谈。
记者:请结合两市大运河文化遗产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
张宝娟(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近年来,扬州累计举办13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户扬州,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首届运河文化嘉年华获得市民游客热烈欢迎。历史上的大运河扬州段以漕运、军事功能为主,如今大运河扬州段已经成为集交通、运输、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等为一体的重要水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运河遗产活态利用的代表。大运河扬州段作为二级航道,也是全国航运密度最大的内河航道之一,每年运输量都在3亿吨以上,相当于6条京沪高速扬州段的运量。大运河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廊道,6年来累计抽水170亿立方米,惠及苏北、安徽、山东和京津冀地区的数亿人民群众。扬州还注重打造永恒城市经典,讲好运河名城故事、开发运河文旅产品、搞好运河文旅服务。
陈之常(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淮安与大运河相伴而行,共同走过了2500多年岁月。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实现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连通,其北端就在淮安境内。纵观大运河发展历程,淮安是极少数完整见证中国大运河历经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的城市。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面积的七分之一,有着“运河之都”称号。大运河淮安段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发挥着水利航运、南水北调、防灾排涝、景观生态和文化休闲等综合功能。围绕建设内河航运中心、发展枢纽经济,充分发挥大运河的“黄金水道”功能,切实加强与沿海沿江港口互联互通,目前淮安船闸年船舶通过量近3亿吨、居全国首位,全市干线航道里程231公里、居全省第二,淮安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
记者:走在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列,如何以生态治理与修复,唤醒大运河的勃勃生机?
陈之常:近年来,淮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大运河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格划定运河沿线生态红线,全面实行四级“河长制”及“断面长制”,统筹推进大运河全流域河道水质提升、湿地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深入推进大运河沿线“263”专项行动,有序推进西南化工片区及沿河化工企业搬迁工作,着力解决“两违、三乱”问题,运河周边整体环境得到持续改善。2019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淮安里运河畔成功举办,向全球充分展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运河治理成果。我们还将系统开展沿线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通航船舶污染防治、区域截污纳管建设,以及河岸河滩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内容,写入了全省首个专门性地方性法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原则,努力将大运河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动能。
张宝娟:从扬州的实践看,多年前,我们就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对“七河八岛”地区实施了“四控一禁”(控水体宽度、控建设高度、控开发强度、控污染排放、禁违章建筑)。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扬州也是全国试点城市,无论是水面积、水文化、水景观,还是水资源、水功能、水贡献,都是国内有代表性有特点的城市。连续多年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和“清水活水”工程,恢复湿地4000亩以上,努力打造“天蓝、水清、树绿”的生态生活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沿大运河生态系统建设。一是深入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既定的八大工程,推进“三退三还”,提升沿河沿湖生态中心建设水平。二是划定340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取缔砂石场及码头,全面清理整治沿线污染源,实施生态湿地恢复、林网建设工程,建成输水骨干河道沿线绿化隔离带,形成东线源头天然的水质“净化厂”。三是全力服务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加快实施,确保“一江清水往北流”,保障好京津冀地区用水安全。
记者:最近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沿大运河地区,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中轴。各市如何以项目化思维来推进任务创新落实,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张宝娟:作为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始终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地域特色,以“一馆一园”为龙头,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统筹全市重点项目。初步梳排了10大类、100个、总投资约1130亿元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包括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瓜洲古镇核心区(大观楼)建设等。二是按照“至高性、系统性、协调性”要求推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期建成,确保明年7月1日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三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推进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设,努力把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设打造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示范工程。
陈之常:去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用项目化思路推进国家规划落实”的要求,聚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赋予淮安的“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瞄准“千年漕运看淮安,天下运河看淮安”目标,系统谋划、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各类项目建设,今年就计划投入15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1个。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将扎实做好十番锣鼓、洪泽湖渔鼓、淮阴运河船工号子等非遗项目保护,统筹推进板闸遗址公园、泗州城遗址公园、清口枢纽等遗产保护工程。环境保护方面,持续推进运河沿线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环境整治和干线航道非法码头及浮吊作业点治理,加强京杭运河淮安段危险品运输船舶管控,开展船舶LNG动力改造,强化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水文化展示工程。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与运河并行的滨河大道景观路,全面完成里运河文化长廊慢行系统、人文自然景观、滨河绿化带等工程,持续改善运河两岸交通微循环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文化旅游方面,启动中国水工科技馆、运河会议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方特主题乐园、中国漕运城、清江浦1415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
本报记者 孙 敏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