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正文
培育“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20-12-08 07:36: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三农”在全党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十三五”期间江苏乡村发展战略取得新进展。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总产连续六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823家。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快递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省县级以上的文明乡镇和文明村镇分别达到了49%和63%,农村地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了全覆盖,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改善。

“十四五”期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特征。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上,农业农村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物质装备条件将发生很大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也将深刻变动,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

“十四五”期间江苏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国际形势波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加剧;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看,农业有着很大的创新创业空间,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十四五”时期,还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水平全面小康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衔接。

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视察时,要求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2014年年底视察江苏时,总书记要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19年,农业农村部跟江苏省政府签订了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我们今年在3个设区市和33个县开展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力争到2025年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更加明显,到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南等有条件的市县提前达到省级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把城乡优势互补作为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前全省城镇化率达到72%,城镇化进入到稳定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一要推进城乡区域布局一体化,呼应“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在功能优势互补中,促进乡村发展。二要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培育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构建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格局。三要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种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典型模式。

把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作为主攻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改善民生、增强农民生活福祉作为我们的追求。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让农民有更高收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乡村产业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第二,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农房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差距,打造农民幸福的美丽家园。第三,以改善民生服务为重点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四,以推进乡村高效能治理为重点让农村更加和谐。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把系统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攻路径。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正确处理好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全局的关系,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发挥好乡村的作用,始终守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底线,繁荣发展农村经济,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践中,作出“三农”贡献。要着眼于乡村振兴的整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乡村五大振兴,坚持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谋划,根据江苏“三农”发展的自身特点,系统谋划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统筹推进重点举措,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总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创新思路举措,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能。尤其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激发农村改革活力、激发农村人才振兴活力、激发农村市场活力。

杨时云(作者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编辑:秦春凤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