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正文
坚持立德树人 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0-12-08 07:37: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抓住育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国民素质现代化,基础在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流,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但我们也要看到,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惟有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用心打造“课程思政”系列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品质的涵育引导功能。在学生评优、入党、推免、就业等重要环节,要把标准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不断拓展管理育人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把立德树人成效这一根本标准落实到办学体制机制上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聚焦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都将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育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校要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应该响应时代的呼唤,积极回应时代的需求,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抓好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积极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聚焦学校内涵建设质量的提升,健全完善教学服务保障机制。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地方高校应顺应时代洪流,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养精准定位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特色人才。瞄准地方产业优势,打造优势学科,形成核心科技竞争力,为地方高科技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学校,助力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化“学徒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师生科技创新团队,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专注专业精神培育。在面对地方产业升级、行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新举措,坚持优化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学研融合,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赵炳起(作者为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秦春凤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