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全过程民主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2021-10-26 08: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道出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

深刻把握全过程民主的时代意蕴

我国人民民主发展形态的基本内涵,既包括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原则,又包括人民民主的制度框架,还包括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其核心价值与制度框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过程民主不仅承继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根本,而且是我国新时代民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其一,全过程民主彰显了人民民主要求的发展性。

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如何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和整体性的人民民主制度,真正落实人民民主的精神要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应有之义,更是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的本质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强化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发展,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推动并创新全过程民主制度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凸显了人民民主的发展性。民主架构更加坚实。全过程民主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厚实基础之上,纵向上打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全周期链条;横向上联结了人大代表、广大民众和各类民主组织,夯实了民主的主体地位和机制架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全过程民主所要求的民主参与不是局部的、零散的和碎片化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整体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时曾提出四个“要看”,即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从全过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到全过程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再到全过程民主实践、民主监督,整体增强了人民民主政治体系“四梁八柱”的制度实效,凸显了民主运行的体系特征和整体属性。

其二,全过程民主凸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完整性。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所在。这一政治主张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上,而且体现在民主实践的完整性、彻底性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始终重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论断。全过程民主,更加强调民主的动态性,强调制度的现实性,更直观地揭示出人民民主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民主从最初的制度设计,就明确立足人民民主的现实诉求,立足政治生活的现实需要和基层实践创新。全过程民主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了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展现了广泛、真实、生动的基层民主实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营造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根本目标。

其三,全过程民主顺应了网络民主诉求的时代性。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迅猛发展,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在网络时代,网络民主为实现全过程民主插上了翅膀,推动了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权利表达、舆论传播范式以及集体行动网络形态的变革与创新。建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通过网络窗口、网络热线、网络论坛等方式,吸纳和融通网络民主诉求,逐步形成了民主关系均衡机制。

网络问政是信息时代发扬全过程民主的有效路径。网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社会调节功能,为政务公开、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开辟了民主决策的新渠道,发挥着强大的社会监督功能。网络空间的自由化特点,可以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相对的起点平等,给予民主参与和民主表达最基础的通道和载体,达成网络社会人与人横向多孔网状联动的关系模式。全过程民主,可以构建具有某种约定性质的框架,利于在共同的网络话语范畴下开展各行为主体参与的集体行动,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和共同价值,达成民主的基本目标。比如,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为完善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民意支持。

推进全过程民主的实践进路

就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全过程民主是伴随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呈现阶段性发展特点。因此,新时代倡导和坚持全过程民主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

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实来看,人民的需求既包括物质性需要,也包括精神性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

人民需求是全过程民主的起点,倾听群众民主呼声是前提与基础。党和国家要始终从与人民利益关系最紧密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困难最急迫的问题出发,切实做好扶贫、医疗、教育、就业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从精准扶贫政策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从乡村振兴政策到抵达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从教育减负到“双减”政策落地,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共识和行动自觉,并以人民为“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不断丰富协商民主的实践形态。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政治文明贡献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新时代我国的协商民主,应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起党和政府有效的回应机制,确保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需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全过程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更要建立倾听群众呼声和反映群众愿望的载体、渠道与平台,让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得到畅通表达。

牢牢把握群众自觉的检验标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成功之道,更是坚持全过程民主的实践标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中国人民的期盼、中华民族的诉求和党的奋斗目标紧紧连在一起。党将这一宗旨贯彻于党的各大政策之中,身体力行为民办实事。这一切都宣示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就。“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是民主的最好表达,也是全过程民主的最终追求。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地(执笔人:李志强 钟倩华)

编辑:冯晓丹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