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地处主城西南城郊接合部,有着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片区岱山保障房,总人口达15万人。辖区低收入群体集聚、居民素质参差不一、隐性社会矛盾多、社区认同度低、人际关系陌生,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街道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基于当下教育现实及居民实际诉求,以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创办“向善家长学校”、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开启“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等举措,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合力,推动居民素质提升,助推社会治理成本降低、效能水平提升,蹚出了一条以教育为抓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家校共育协同发力,居民素质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立足居民素质提升,协同家校共育,西善桥街道联合辖区1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办了“向善家长学校”,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结合,通过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上示范课、成功家庭教育实践志愿教师上志愿课、开展由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利用教育的反哺功能来影响“上一代人”,拉动居民素质提升,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积极向上,以“大教育”合力助推社会治理,逐步实现“把孩子培养好、把家庭建设好、把社会治理好”的“三好目标”。
同时,街道创新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搭建“家长沙龙”“家教论坛”“向善阅读”等平台,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在中小学及幼儿园试点家长专业成长项目,编制推行《家长自我教育记录本》,编写《家庭教育专家锦囊》,首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家长”“超级家长”,再由这些家长自愿组成家长义工团、家长讲师团深入辖区开展广泛指导;支持学校探索各类“个性化课程”及特色亲子活动,先后创立“研读经典家训”“家长意见征集”“父母课堂”“伴读者计划”等特色活动品牌,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理想教育”应时而生,综合改革精耕细作
很多人会问,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我们所期望的、有价值的教育应该包含哪些?鉴于辖区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比较紧凑、学校多、比重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催生了家长们对教育的极大需求,西善桥街道在“向善家长学校”实践基础上,依托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理想教育小镇”,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多位专家学者、教育名师建言献策,对“理想教育小镇”的内涵定位、科学性和操作体系等展开研讨。
经多轮论证、多方意见汇总,街道明晰了“理想教育小镇”的内涵定位:“理想”主要指以品质营造和服务质量为衡量标准,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都要为全体居民,包括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及科学合理的教育产品供给方式。具体内容即为“四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全要素发力,构建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及关联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以期通过建设“理想教育小镇”,为社区成员赋能,为社区治理增能,促使辖区呈现“处处均为学习之所,时时均为学习之机,人人均为学习之人”的向上向善风尚,创建优雅文明的人居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创新治理初显成效,砥砺奋进创出特色
在“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带动下,辖区软硬件设施、环境面貌、社区治安,居民的文明素质、法治意识、家庭教育理念等都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保障房片区“无序”变得“有序”,陌生社会开始向“熟人社会” “亲人社会”网络转变。家长们当起了“三好学生”,以身作则及榜样作用意识明显增强,近千名家长成为社区网格志愿者,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随处可见一个个家长和孩子们的身影。社区成员不良陋习及行为习惯逐步改变,从起初家长当众抽烟、穿着拖鞋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门口乱停车和闯红灯、家长唯分数论,到如今小区环境变好、邻里纠纷矛盾减少,居民间越来越融洽、过马路无视红绿灯的居民越来越少、闲暇时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居民不见了、沿街马路停放的车辆秩序井然、小区治安稳定良好、居民自发组织各类文艺团队、精品社区上千平方米的免费活动空间满足了居民不同需求,孩子们开始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身心负担逐步减轻……辖区的文明和谐、诚信友爱、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愈加浓郁。由于成效明显,“向善家长学校”被评为南京市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十佳创新案例”并走进了中国家庭教育年会。
“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未来,西善桥街道将按照业已确立的目标,进一步推动辖区家庭教育持续“向下扎根”、学校教育持续“向上生长”、社区教育持续“粗壮结实”,整个“教育之树”更加枝繁叶茂,促使“教育”助推社会治理取得更大成效,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一份具有区域特色的实验样板。
徐 立(作者为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