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打造多元学习课堂,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实现多维精准覆盖。
讲述身边故事,让理论宣讲更具说服力。
在流均镇都梁村,宣讲员从本镇种粮大户的三次转型谈起,展现10年来农村产业发展变化,带领现场群众感受近几年农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来,流均镇围绕群众关心的“微话题”挖掘身边故事,将一批身边的好人好事、发展成就编纂成理论宣讲作品,其中《产业兴乡村旺》在江苏省“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总决赛中获奖,《舅爹的烦恼》入选淮安市优秀通俗理论作品,《渔民致富路上的领头人》在淮安市“百姓名嘴”风采展示大赛中获奖。这些原创宣讲作品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讲出了百姓心声,更传递了时代强音。
调动身边力量,让理论宣讲更具亲和力。
为了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流均镇从身边人入手,建强宣讲队伍,增强基层宣讲底气。全镇共摸排挖掘退休党员、党校教师、文艺骨干、先进典型等“百姓名嘴”85名,大力支持鼓励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动员群众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18支,常态化宣讲乡村振兴理论和农民致富成功典型,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四老太宣传党的二十大》、《六大嫂感党恩》等宣讲作品20余部,每年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50余场,促进理论宣讲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打造身边阵地,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
针对群众分散广、集聚难等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难点,流均镇打造党建红船流动课堂,将宣讲课堂从会议室搬到船上,红船上快板《说唱宣传党的二十大》、淮调联唱《党的二十大会议开的好》等各类说唱宣讲节目轮番上演,吸引渔民纷纷靠船观看,真正实现渔民走到哪里,党的声音就跟到哪里。流均镇还根据水乡特点,在村民聚集的鱼塘、藕塘、虾塘周边打造18个理论驿站,开设“塘”间课堂,实施“理论之光亮堂堂,‘塘’间课堂蜜心甜”项目。每个驿站根据其覆盖范围开展“塘”(田)间课堂、庭院话事等活动,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理论阵地。
接下来,流均镇将继续打造贴近群众的理论宣讲作品,用更加符合大众口味的理论宣讲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