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脉动 > 正文
新支点 新引擎 新方向 新机遇
2020-04-21 10:52:00  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一般认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当前,代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新基建被寄予很高期望。对江苏来说,推进新基建的基础、优势和着力点在哪里?如何联系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如何科学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内在驱动和保障支撑等关键因素?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

以新基建释放新动能

数据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基础设施宛如社会的骨骼与血脉,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石。当代中国,新一轮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

在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康看来,新基建应有五个层次的内涵要义:一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数据中心、高速网络、云计算等底层信息化和数字支撑技术;二是在底层技术支撑基础上的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以及传统领域的升级改造,如传统公路、铁路、机场、农田水利以及各类管网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基础底层新技术的智慧应用开发建设,包括消费服务端和产业生产端,如此前因疫情迅速发展的阿里系钉钉;四是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构,新能源及衍生领域的建设(充电桩、氢能)和设备生产、系统集成、能源储存与输送等配套衍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能源的智能化(以特高压为骨干搭建智能电网);五是补短板、惠民生的公共建设领域,如苏北城市间高铁项目。

“新基建的根本落脚点,是通过新基建释放推动新动能,支撑、推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林康分析说。2020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安排计划中,分为重大创新载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储备项目等五大类。其中,超两成与新基建相关,涉及项目数70个,投资超1800亿,占年度计划总投资超三成,新基建项目占比高、类型丰富。例如,重大创新载体类,主要包括网络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20个创新载体建设。重大产业项目类,包括南京中兴5G通讯设备、常州晨创5G通讯基站、张家港中车氢能装备等项目。数据中心类,包括连云港一带一路互联网数据开放交换共享试验区、国家(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宿迁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任志成认为,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从完全跟跑到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转变,甚至在部分尖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如果想要在未来国际产业竞争中争得上游,那就必须把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打好新基础、启动新基建。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经济增长新引擎。

得新基建者得先机

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年)》显示,江苏凭借近年来在政策部署和资金投入的前瞻性,已在5G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林康告诉记者,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江苏在重大技术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补强升级产业链等方面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显著,发展潜力较大。具体而言,江苏推进新基建的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基础优势。近年来,江苏已在5G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全省光缆线路长达353万千米,位居全国第一,100%行政村通光纤。2015年至2019年,江苏信息基础设施4年投资2000亿。这些已有的基础成为未来新基建的重要支撑和先发优势。二是产业优势。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规模大、门类全、支撑强、产业链完整、成熟度高,产业基础雄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3%。三是人才优势。近年来,江苏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000多人、团队近400个。江苏拥有“两院”院士102人,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继续位居省份第一。此外,江苏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人才储备充足。四是创新优势。2019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全省共有5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第一。

得新基建者得先机。任志成教授也认为,江苏抢抓机遇,在新基建领域谋篇布局早,政策实施快。早在2018年8月,江苏省政府就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江苏工业互联网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启动工业互联网“528”行动,力争到2020年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到2025年建成2—3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12条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全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水平。

避免陷入“羊群效应”

随着新基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逐步凸显,人们对加快推动新基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更多期待。当然,要想真正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还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从市场需求出发、找准着力点,避免陷入盲目跟风的“羊群效应”。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新基建要与老基建特别是新消费结合起来发展,用新消费来拉动新基建,用新基建来促进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进而相互实现正向循环。”他认为,新基建主要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有限。而且,在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单靠新基建也难以拉动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他进一步解释说,消费分三个层面,一是最基本的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消费;二是满足人们机能化需求的消费,主要是与人们便利化、智能化生活相关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生活耐用品的消费。这些都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依据;三是新消费,就是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线上办公等与人们发展有关的消费。而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绝大部分与新消费有密切关系。如果新消费跟不上,新基建的投资也很难收回来。比如5G的建设,必须要有视频会议、数字教育、线上购物、在家办公、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消费支撑,才能收回投资、实现良性发展。

林康则提出,江苏布局新基建发力点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5G相关领域。江苏要进一步深化基于5G技术的应用开发建设,产业端大力推动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形成建设与应用双向驱动的发展格局。二是工业互联网。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为江苏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服务,构建产业链生态闭环和联动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 三是大数据中心。适度超前布局谋划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数据中心标准规范,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四是补短板领域。围绕江苏区域交通发展不均衡,着力推动重大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领域,着力补齐支撑保障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基础设施;围绕此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着力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人居住房条件改善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谋划一批项目。

打造数字长三角一体化

一粒种子,蕴藏无限可能。新基建被贴上未来中国新经济的“种子”标签。长远来看,新基建最大的特点就是孕育巨大发展空间,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宣烨认为,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其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这与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如果单个城市或城市群的信息数据固步自封,新基建投资不仅对城市或区域本身的作用有限,还会丧失数字化的强大溢出功能。因此,新基建更需要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例如,支持5G网络建设和IPv6在长三角区域规模部署,推进相关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支持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新基建项目,推进长三角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等,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协同布局和共享。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琼洁则提出,要加强高端要素支撑,形成“大创新”区域联动。一是加强前瞻性技术创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夯实新基建发展基础。加大对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脑科学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新基建企业创新载体搭建。加快江苏省科创中心建设和大科学装置布局,支持企业完善创新条件、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打造集聚全球关系资源的“强平台”、创新成果的“原产地”。三是加强大数据生态圈建设。推进苏南和苏北地区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协同应用,使新基建成为江苏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力量。加快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推动江苏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互融。

本报记者 孙 敏 魏晓敏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