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慧家 > 正文
精准锻长板补短板,跑出苏北产业振兴“加速度”
2020-11-10 14:28: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过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满足国内需求,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苏北产业振兴而言,虽其区域现有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于苏南有较大差距,但在新一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可通过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努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培育新形势下苏北作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合作和竞争优势,跑出苏北产业振兴“加速度”。

观 察:

苏北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苏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上升。近三次经济普查显示,苏北五市第一产业产值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高度一致。2008年以来,苏南经济所占比重有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苏北的占比有明显的上升,而苏中的变化不大。苏北发展强劲,地区差异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苏北总体在全省经济占比明显增加。苏北产业结构较为传统,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始终保持着全省一半的占比。苏北由于各种因素,工业相对苏南并不发达,第二产业与苏中不相上下。苏北近些年第二产业发展强劲,占比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虽然苏北第三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依旧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在上升通道,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分 析:

聚焦重点,把握优势,主动融入“双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苏北第一产业中主产以农业、渔业居高,各地都是粮食高产量区,第一产业发展较全省来说占有优势地位。苏北基本处于平原地带,很多县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的发展一直都得到高度重视。江苏省较发达的经济实力,使得苏北的农业发展也有充足的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成为苏北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苏北地区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苏北应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做强做优农业产业。

在工业方面,苏北的主要工业产业分别为机械制造产业、信息产业和数字产业。徐州市选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重点发展,将有成长潜力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作为集中培育的对象,稳步构建“3+3”产业发展格局。盐城市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市的产业重点则放在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海洋产业上,在这七大战略性产业领域,通过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基础,继续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一流的产业创新园区,扶持一批具有龙头作用和品牌效应的重点企业。淮安市的发展重点则放在了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六大产业。宿迁市发展“双新一特”产业体系,但是由于宿迁市的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只能把发展重点放在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家电和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上,兼顾有基础优势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等特色产业。在目前形势下,苏北应以国内循环促进国际循环。

在数字产业方面,苏北各市的数字化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和徐州淮海大数据产业园。2014年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成立,并且被纳入了江苏省互联网经济、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是国家战略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海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项目是徐州市委、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开展政务云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载体,主要向徐州智慧城市建设及淮海经济区提供数据存储、灾备、计算、分析等信息化服务。对于数字产业方面苏北各市应结合实际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在产业载体方面,苏北拥有五个高新区,其中有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徐州高新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苏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连云港高新区(2015年)采取“一区五园”的发展模式,“一区”即核心区,“五园”即五个产业辐射园。盐城高新区(2015年)规划建设五园三区。淮安高新区(2017年)以“一区五园”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传统产业。宿迁高新区(2017年)拥有各类企业400余家,是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苏北的五个高新区正成为苏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的主引擎。要充分发挥其在双循环中的载体作用。

建 议:

更深层次挖掘区域产业振兴“动力源”

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是增加地区产业发展的动力。针对苏北产业振兴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苏北地区发展特点的实际,应从劳动效率、资本产出率、科技投入与产出和交通基础设施产出量等方面提升苏北产业振兴“动力源”。

完善制定人才政策,提高产业水平。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支持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相关文件,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与企业一道筑巢引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落实人才配套政策,吸引海内外大数据领域高层次人才来苏北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领军人物来苏北创业给予资助,为符合条件的产业领军人才入户提供“绿色通道”。

大力吸引资本投资,保证经济活力。发布引资优惠政策,鼓励资金投入,继续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将传统的降减税收、以土地和劳动力性价比为重点引力的低级开放格局更新成经济结构优化、体制质量较高和环境优美为主要引力的高水平高层次开放格局。市场继续保持开放,投资领域更为广泛和灵活,进一步为外商改善投资环境,用市场去吸引资金、技术的流入,减少对外资企业的不利限制,让规模企业有意愿将“高、新、大”的项目落户苏北。完善对利用外资的合理分配和有序管理,将外资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广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数字经济。现代产业所运用的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大幅改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新技术的结合方式,能够有效增强产业建设的技术性水平,带动产业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驱动力。

改善交通条件,优化基础设施。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只有交通条件改善后,人才和企业才进得来、愿意来,持续发展才有保障。苏北要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苏北产业振兴做好先决准备。

史修松(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