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智库周刊 > 智囊坛 > 正文
坚持靶向思维 建设精准民生
2020-04-28 16:20:00  来源:新华日报

“从均等化、标准化再到精准化,反映出民生建设具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客观趋势。精准民生,是民生建设的新台阶,也是高要求和高水准的新阶段。建设精准民生,需要靶向思维、定力思维和合作思维。” 

徐 琴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社会政策,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社区与社会治理。

民生事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事关发展大局。多年持续的民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服务能力提升,使发展更有温度,也使社会更具韧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应急态”和“非常态”下,百姓生活安定、社会运行有序、社会心态良好,这一稳定局面的赢得与持续推进的民生建设密不可分。

民生建设日益成为社会政策的中心和重点。当前,随着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建设预期目标不断接近,精准化越来越成为民生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起点。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也意味着人民群众更加期待和向往高品质生活,对民生服务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同时,现代社会的高风险和高度不确定特征,也要求民生服务体系提高风险预估和应对能力,不仅能应对传统的、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还能应对各类新的社会风险,为高品质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江苏率先且持续的民生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建设行动,体系逐步完善、覆盖更加广泛、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明显强化,夯实了民生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基础。因应时代要求和社会期待,用精准化民生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的高品质生活,正当其时。

从均等化、标准化再到精准化,反映出民生建设具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客观趋势。精准民生,是民生建设的新台阶,也是高要求和高水准的新阶段。建设精准民生,需要与其匹配的思维模式。

精准民生需要靶向思维。在全面掌握民生建设现有条件和基础的情况下,认真排查并梳理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特别是一些十分重要但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关注不够的领域,一些至关重要但过去没有显现的薄弱环节,一些民生服务需求强烈但不易发声的脆弱群体。对前期投入和效果进行梳理,如资源投放是否精准、设施配置是否合理、服务要求是否科学,为未来精准投入和服务提升找准方向。基于需求导向、找准关键环节、发现突出问题,不宜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靶向发力,探索针对性解决方案。

精准民生还需要定力思维。民生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工程,甚至是永续工程,不能急于求成。目标要高但步子要实,长期愿景可以宏大但阶段预期却要适度;回避问题不可取,盲目攀比同样要不得。要系统规划、目标分层,从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入手。当前,最迫切和最突出的是,要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进行系统和长期的规划;对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匹配的公共服务领域和项目进行查漏补缺、调整布局。对各类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对突出短板,及时查找根源、予以解决。民生建设,宜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稳步前行、不折腾往往是最近的路。

精准民生更需要合作思维。在均等化和标准化建设阶段,民生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上级考核为主要推进方式,政府单向发力、系统内部循环的特征十分鲜明。精准民生则要求民生服务更细致、反应更及时,甚至更小众更贴合,服务方式更人性化、更有温度。这就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市场等各个相关主体积极合作,发挥所长、各尽所能、共同发力。通过精准化民生建设实践,唤醒、塑造并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共同体意识和责任感。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党委的坚强领导,政府的有力动员和组织,市场主体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普通百姓的参与和支持,都显示出强大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践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理念,共同建设一个精准化、高品质、多渠道、多支柱、多形式的民生服务体系,协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策划 颜云霞 魏晓敏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