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读懂“千里共同途”的深情
2021-09-26 11:19:00  来源:新华日报

9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百岁生日。在当天演讲中,杨振宁讲了一个故事:1971年,在北京访问的他问邓稼先,中国研制原子弹项目有无外国人帮忙?邓稼先请示组织后写信告诉杨振宁,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邓稼先还寄语老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50年后忆故人,杨振宁动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

这篇不长的演讲连日来刷屏网络,其中蕴含的浓厚同窗谊、家国情令人感动,一句“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尤其耐人寻味。“千里共同途”,两人的路途“同”在何处,通往何方?为何在百岁生日之际,杨振宁要向老友告白,“我这以后50年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可以说,读懂了这段告白,也就读懂了近百年中国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读懂了一代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有一种行旅叫“殊途同归”。杨振宁和邓稼先既是安徽同乡,中学、大学又都是校友,早年即结下深厚友谊。抗战胜利后,两人先后赴美留学,邓稼先学成归国,后来为中国原子弹研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杨振宁留美从事科学研究,后来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他自称此行“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新中国从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再到以各种方式对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直至后来回国任教、定居。“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可不就是“殊途同归”?

有一种牵挂叫“故国情深”。邓稼先在信中叮嘱杨振宁:“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其实是在明白无误地提醒老友,身为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应心念故土、情系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在科学研究上一道为人类做贡献,更要在服务祖国上同心同德、同向同力。这是“根”对“绿叶”的召唤,更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多年来,杨振宁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和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所以他自信地说做到了友人期待的“共同途”。

有一种责任叫“民族复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齐心御侮,从四分五裂到空前强大,从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郑重宣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民族复兴路上,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像邓稼先在信中期待的那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左中甫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