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场在南京举行
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2-11-08 09:2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笪颖 刘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中,依托数字技术发展更高水平、更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战略共识和推动江苏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转型的必由之路。日前,为组织全省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场在南京举行。

聚焦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会议发布《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并邀请来自政、学、企三方专家代表展开深度交流,共同为系统谋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出谋献策。

“四个着力”推动“江苏智造”转型

臧建东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把制造强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业经济。目前,我省制造业不仅规模居全国首位,发展的质量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4.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是43.4%,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为35.8%,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制造业覆盖全部制造业门类的31个大类,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且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有18个。C919大型客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问天实验舱、复兴号动车组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中都可以看到“江苏制造”的元素。

奋进新征程,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新机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推进全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建设,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智能改造,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去年底,江苏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线图。

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江苏需要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要求,以“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全方位的推进体系”,推动实现全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智改数转”,在提高数字化效率的同时,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提升;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的需求,壮大核心技术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加快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根据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谋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并充分考虑区域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承受能力,科学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形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整体合力。

优势叠加,引领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蔡跃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要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归根到底是要畅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而这一过程又可以抽象为一个物质流、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传递和流转的过程。

在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明发展阶段下,物质流、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近距离的交谈是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流多作为物质流的伴生物而存在;工业经济时代,得益于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的诞生,信息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脱离物质流而独立存在,而且在很多场景下能够引导物质流走向,如电话、电报、传真可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指令性作用,国际电传在国际贸易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加速渗透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信息流对物质流、资金流的引导作用愈发加强。如当前的网络直播,就是信息流在对物质流、资金流进行引导。信息技术让物质、商品、服务、资金等各环节间的流转与传递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流转时间的缩短,加速了经济的运转与循环。

尽管在数字化进程中,各种风险与挑战并存,有技术层面的场景应用问题,有企业层面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有数据使用中的安全问题等等,但是从促进新发展和促进经济循环的角度来讲,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拥有雄厚的基础实力、完善的配套体系和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再加上既有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省份,尤其是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树起标杆。

积极应对数字化变革下的新挑战

黄浩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它也是满足业态创新的需要以及来自更多市场竞争的倒逼。

数字化转型会带来一些经营模式的变化。更加柔性化的生产线将使得“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而且还能够解决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和定制化生产成本高的矛盾问题。未来的“定制化生产”将有三种:第一种是常规产品,市场上普遍可见的;第二种是模块化产品,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组装式的,可以随意搭配;第三种是真正的定制化,数量相对较少。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制造业的产品也会发生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产品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功能、零部件和服务。如我们最常用的智能手机,它实际上集成了电话、录像机、照相机等多重功能。此外,像谷歌、百度等信息技术类企业如今也都进入了造车业。它们用自身的信息技术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产品,改变了制造业的产业链。

此外,数字化也给我们制造业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很多家电销售中,网上交易占比正不断增大。

发展中,我们既要看到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也要对变革下的一些新挑战予以及时关注。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数字化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个人认为,应及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帮助现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实现社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还有来自产业链以外的企业竞争,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提前予以充分考虑,前瞻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数字赋能将带来产业“核裂变”的无限可能

张鸿雁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抓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和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选择。从全国来看,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名列前茅,数字经济在江苏经济总量中占比已达45%以上。截至2021年底,江苏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11.8%。目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备了智能化、网络化、云计算等特点,实现了精准生产、精准开发、精准创新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具备了通过数字赋能来实现产业“核裂变”的基础和条件。与此同时,数字赋能对文化制造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苏州,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无限广阔性,各种创新的赋能概念和深入实践层面的探索应用将无限量地创造出更多的场景可能,比如AI、元宇宙等等。

当然,在数字赋能的实际应用中,个人认为,创新的土壤比创新本身更加重要,发展方式比发展本身更重要。希望在数字化转型推进中,有更多的工科、理科、文科加入,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探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型研究成果,这是现代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省级重点智库,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也将以本次沙龙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深入推进协同交流,不断提升智库的品牌力、影响力,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数字化转型“青年说”:

把握机遇,“以数促实”

当天活动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担任学术指导,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和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会议下半场邀请了六位青年智库学者做研究成果分享,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亚作为企业界代表介绍公司近年来在助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案例。东南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邵军和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党委书记闫海峰作专业点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于波借助模型分析,阐述了数字化转型之于企业创新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以南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为范本,提出强化数字技术、紧抓“智改数转”、构建绿色安全制造体系等对策建议;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李宏亮从产业韧性的角度,详细解读了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中国科学院数字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高翔独辟蹊径地提出了“数字赋能产业后,如何改变不同行业对不同性别的就业偏好”问题;南京财经大学博士闫晗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应当坚持市场的决定性地位,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握手。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