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着力推动江苏城镇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2023-02-17 09:4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沈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方向、落实措施,高质量推动江苏城镇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遵循发展规律,把城市群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国际经验表明,城市群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高级形态和主导力量,其实力和影响力对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面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科学布局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其战略意图是在未来几十年,重点打造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一批世界级城市群,从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江苏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2022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75%,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进入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一批重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更高,深度参与城市群建设,恰逢其时,优势明显。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城镇、人口、技术、资本和交通相对密集等方面突出优势,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主攻方向,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完善以新基建为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西北部洼地崛起,奋力担起“向西辐射”的重大使命;加快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建设,持续发挥南北帮扶、跨江融合和江海联动等优势,全面增强全省城镇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

把握时代特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中之重。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是打造江苏综合竞争优势、增强长久发展动能的战略要求,更是中国式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城市必须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提升科教和人才支撑能力。工业4.0的背后是消费4.0,由此催生出服务产业升级的数字经济,这对城镇创新驱动发展支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工业4.0、消费4.0相伴而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园区,无论是产业发展形态,还是政府治理形态,都进入了智能化、服务化和数字化时代。因此,城镇现代化必须紧跟数字化时代步伐,适应数字化要求,加快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加快建成美丽江苏。突出多维融合要求,积极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江海融合、区域融合,着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突出把握转型升级阶段特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镇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全面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台阶。突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重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补齐短板,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关键抓手。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越要更加重视乡村发展,城镇现代化从来不是也不可能孤立发展,乡村永远是城镇现代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看,推进城镇现代化,重点难点在“三农”,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坚实基础在“三农”。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补齐乡村落后这一短板,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收入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让美丽乡村成为城镇现代化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从江苏看,高质量推进城镇现代化,必须着力破除突出难题,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关键抓手。以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乡村发展布局。要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发展,加快推动大中小城市及其镇乡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更高,让更多的生态资源价值得到有效实现。以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乡村发展环境。加大力度持续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居民不再有明显生活品质落差。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活力。落实更加开放、更加务实和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汇聚更强大力量,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并以此带动形成乡村资源振兴、财富振兴和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为高质量推进城镇现代化走在前列夯实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江苏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