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夯实“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根基
2023-03-15 09:1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时为天

编者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政声”版从本期开设“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领导干部学习笔谈”栏目,敬请关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进一步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激励全省上下以更强担当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胸怀“国之大者”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对标对表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这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实际行动。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江苏“三农”工作的殷切期望。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是充分彰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担当。这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我省实践看,同快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把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摆在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谋划,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系统部署,将进一步筑牢新征程现代化建设“稳”的基石、“进”的支撑。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就是要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人民至上、服务为民的宗旨意识。

以稳求进筑牢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压实“米袋子”、拎稳“菜篮子”,探索构建大食物观下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民生、安民心,托起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管、规范补、全力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业,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链的效益和安全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以产兴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让乡村“共富路”越走越宽。巩固提升产能增产增收,强化农业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推动产业融合提效增收,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意农业、中央厨房、直播带货、个人定制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推进综合改革拓路增收,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探索融合经济、“飞地经济”、服务经济等新路径,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接地气的民生。要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注重内外兼修塑形,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用心打造农民乐享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涵养文明新风铸魂,深入推广“马庄经验”,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等主阵地,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乡村治则百姓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以协促同推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城镇和乡村互促互进、共生共存。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着力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市场化,加强制度供给,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着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普惠共享。着力推动城乡产业联动集群化,进一步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特色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以智赋能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省拥有涉农高校院所70余家,农业科技人员2.8万多人,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富矿”。要坚持科技赋能,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突出需求导向、应用导向,以核心种质资源、高精尖农机装备、数字农业等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田间地头到实验室的逆向创新链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更好把农业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调动力量集聚资源,共同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行稳致远。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引领力。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等行动,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加强人才引育提升支撑力。聚焦农村所需、农民所盼,扎实做好紧缺人才培养、“定制村干”等工作。强化“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积极发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乡土人才人尽其才。扩大社会参与提升聚合力。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努力将乡村振兴的“外力”变为留得住的“内力”。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真正把广大农民的创造潜力转化为农业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