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为我们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全省文旅系统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扛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感恩之心、实干之姿、奋进之态,扎实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勇于探索、展现担当。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江苏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我们要把深入学思践悟新思想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牢文旅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导向,更好助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第二个结合”彰显的是历史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揭示的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要立足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充分发挥江苏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重要承载地的优势,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第二个结合”在文旅领域有更多落脚点。要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更多有影响的考古重大成果实证和解读中华文明,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文物、古籍、非遗和历史文化街区,总结推广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平江路“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等有效做法,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打开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广阔空间。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推动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文化遗产等与现代文化、时代精神相融合,更好彰显其文明价值和时代价值。要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广泛运用,打造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新场景,发展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数字艺术等新业态,让人们更多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美丽邂逅、交相辉映。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江苏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致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升级版”,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实景图镶嵌文旅“美丽拼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事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生活品质,是衡量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优化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人们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文化滋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放大艺术创作“江苏现象”,精心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组织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气质和风骨、兼具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要坚持文化惠民,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健全完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发挥好各类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获得感。要坚持文化增效,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新业态、新载体,深入推进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持续举办“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组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高水平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创新创意的旗舰型企业和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为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更多的融合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们生活品质。要加强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市场融合,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产业融合示范区等文旅创建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文旅融合中绽放中华文化生机活力和时代光彩。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打造高辨识度的文明交流互鉴“江苏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深化我省与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朋友圈”。要深化对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以及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的研究阐释,提炼展示江苏地域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打造更多体现历史传承、代表江苏形象的特色文化标识,助力江苏建设成为理解历史中国、认识现实中国、把握未来中国的重要窗口。
旅游作为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贯穿东西的长江和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这两大中华文化标识在江苏境内交汇,成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要把优化我省“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与高质量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结合起来,培育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要依托苏州古典园林、黄海湿地、兴化垛田、江南水乡古镇等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地标,开发承载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世界级旅游线路和产品。要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遴选推出“运河百景”“长江百景”,打造南京博物院南院等精品工程和未来遗产,推动长江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要加大文旅资源境内外宣传推介力度,建好用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注重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作用,策划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生动讲好中华文明“水韵江苏”故事,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作者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