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以城乡产业融合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2024-05-08 09:58: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城乡产业融合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在城乡协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拓展不充分,农产品电商赋能不足等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挑战。

汇聚农业创新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7.2%。要发挥江苏创新优势,强化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种源保障能力和种业创新能力,打造硬核农业芯片。紧抓农业“数智化”,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数智素质,推广农业数智软硬件设施应用。聚焦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等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为江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打造更多体现走在前、做示范,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果。

聚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江苏不断健全完善“4+13+N”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今后要更有力地推动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新业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助力江苏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以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生态+”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实施绿色转型,让生态价值实现成为富民的支撑点,促进GDP和GEP(生态产品价值)协同增长。

奔“富”未来,走好美丽经济共富路。2023年江苏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至2.07∶1。当前,江苏部分区域已经通过对本区域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特色资源、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经济、农耕农事手作、乡村舌尖美食、特色手工艺等产业新形态。要利用好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份的改革优势,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农业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下找准比较优势,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内粮农产品的产销合作和保障协同,健全应急保供网络,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粮食产业链条的经济韧性。同时加强农业需求侧管理,提高消费辐射能力。以“水韵江苏”“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推介为核心,增强江苏特色农产品品牌信誉度,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积极利用各类新型数字平台,创新拓宽营销渠道,激发区域消费潜能,提高农业农村消费的辐射带动力。

以文聚力,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中迈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人文发展的最大后劲。江苏文旅资源丰厚,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江南水乡古镇、黄海湿地、兴化垛田、江宁黄龙岘打造的“金陵茶文化休闲旅游第一村”产村融合品牌等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文旅地标激活了乡村的文化价值,在人文熏陶中彰显了乡村和美。今后要让更多乡村文化名片成为经济品牌,构成江苏的“文旅IP”,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绘就更加美丽的江苏画卷,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内在动力。

陈燕 王聪

(作者分别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本文系南京市第五批文化人才培养对象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