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7-11 09:2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维平 赛闹加措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它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相契合,能够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数据流通共享存在障碍、绿色发展意识不足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实现自主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也是依托技术创新形成的。因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推剂。在这过程中,一是要为自主创新提供多维保障。只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要求在科技研发过程中除了要提供资金支持,夯实研发所需的各种物质基础外,还要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个人或相关组织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要优化科技创新机制。一方面,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让科研工作人员更好投身科研项目实践;另一方面,完善科研项目成果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成果所发挥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以此为适时调整科技创新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要完善科研人员的奖惩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加强各部门、各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给予产出科研创新成果的工作人员丰厚奖励,以奖促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有效提高科研成果孵化效率。

加快数字化建设,实现数据流通共享。数据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消除数字鸿沟,加快数字化建设,实现区域间数据共享势在必行。对此,一是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为创新商业模式和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性保障。二是实现数据要素区域流通共享。一方面,要规范统一数据流通共享流程,发挥好政府的引领作用,积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技术赋能区域数据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数据流通共享的安全性,加大数据治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以确保数据流通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营造良好的数据交换环境。三是提高公众数字化接受度。持续提升公众的数据素养,帮助其更好适应时代变化,共享数字“红利”。具体而言,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公众提供专业的与数据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强化对资源的分类整合,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社区为单位,积极组织社区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数据知识讲座,并逐步扩大受众群体,在传播数据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公众对于数字化建设的接受度,鼓励其参与其中。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能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分析市场发展动态,以更好掌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此为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更好适应市场波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和指令共享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浪费。其二,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系统,提前预知和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精准识别风险、主动防范风险、有效化解风险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支持,提高产业韧性。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道路。要助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一方面,要引进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大力倡导节能降碳,以实现工业绿色制造;另一方面,要以评估手段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工业绿色评估体系,完善和细化评估指标,以实时了解企业开展绿色制造的动态进程和现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激发企业绿色制造积极性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环节中,倡导产品原材料的环保性,有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以降低生产材料和能源消耗。推进企业产品供应流程绿色化。要优化产品运输工具和运输网络,发展绿色运输交通工具,形成低碳化的运输系统和程序。鼓励公众绿色消费。可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并建立健全消费产品绿色信息平台,增强公众对绿色消费理念和环保产品的认知,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可通过发挥公众人物的行为影响作用,以“树榜样”的方式引导大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