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促进高校生命教育提质增效
2024-09-09 09:10:00  来源:新华日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回归教育本质,实施生命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命教育。2016年,“珍爱生命”被列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要“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生命教育,至今已逾三十年。其间,我国高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育工具化、功利化影响,高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再加上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困扰等因素影响,高校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高校应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命教育提质增效。

加强组织制度保障措施建设。搭建生命教育组织体系,推动生命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升生命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育部门可成立生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生命教育工作,推进落实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经费保障建设等系列配套保障;成立生命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和学校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形成的决议;成立生命教育教研室和指导中心,承担学校生命教育理论课和实践专题教学任务,以及生命教育教研活动等。加强相关制度文件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坚持成果、贡献、业绩导向,充分调动教职工生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生命教育场地和经费投入。高校要为生命教育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完善并落实生命教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需要。

高校应依据生命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组织专家编写校本生命教育教材。至少开设一门生命教育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由生命教育专职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训练。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中生命教育选修课程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生命教育需求。促进生命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心等课程的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中加强生命价值观内容,在智育课程中加强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身心健康管理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多类型体育运动项目,以练“体”磨砺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毅力,以及发挥其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在美育课程中促进学生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在劳动课程中提高劳动素养,在专业生产劳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过程中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促进大学生的生命思考和成长。

探索多样化生命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视频、微课、教学课件等课程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在线下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与讨论情况,采用分组讨论、情景展示、生命主题演讲或辩论等形式,通过开展互动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强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育人作用,积极借助专家讲座、党团日活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感悟。充分利用校园生命教育专栏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微博,开展宣传和讨论。加强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育人作用,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场所,以及参加福利院、养老院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生命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当前影响生命教育效果及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高校应通过引进、培养和聘任相结合,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在人才引进时,注意引进具有生命教育研究背景的优秀人才担任生命教育专职教师。鼓励校内对生命教育感兴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转岗为生命教育专职教师。完善生命教育专职教师培训体系,注重职后培养。聘请校内外生命素养较高的专业老师、优秀大学生代表和社会专家学者等担任生命教育兼职教师,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规范管理。将生命教育内容纳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中,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生命素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日常行为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作用。

高校积极承担起生命教育协同育人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机构组织的沟通联系,构建家校社生命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与学生家长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主动加强与社会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拓展校外生命教育空间。依据社会单位资源情况建设相对稳定的各类型生命教育实践基地,丰富生命教育实践内容,提升生命教育效果。

(苍桂华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生命教育实施路径研究”〈项目号:SZ20220333〉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