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徐州承担着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如何扛起重大使命,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闭幕后,徐州自觉对标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10个具有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一着不让狠抓落实——立足发展实际,徐州市委研究制定11个重大事项行动方案,力求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紧盯科技自立自强,市委书记专题调研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情况;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徐州举办“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徐州将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逐条梳理学习,逐项研究谋划,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徐州合格答卷。
做强支撑,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是支撑。上半年,徐州工业经济发展韧性十足,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等6个创新产业集群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邳州长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新沂新拓新材差别化纤维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产线投产,稳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当前,徐州正加速培育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前不久,宁波至舟山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5号主塔墩6.3米世界最大直径首个桩基灌筑完成,复杂海洋环境中,徐工XR1600E旋挖钻机助力我国实现超大直径钻孔桩“从0向1”的重大突破。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川藏线到甬舟跨海铁路,几乎每一处超级工程中都能见到徐州工程机械产品的身影,这是徐州不断加快技术创新、锻强工程机械全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作为“链主”企业,徐工破局“卡脖子”难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攻克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制造4000吨级“全球第一吊”、700吨级“神州第一挖”、35吨级“神州第一铲”等一批重器。
以徐工集团为龙头,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集群能级、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突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半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细分领域优势逐步凸显,高空作业机械制造企业排名升至国内第一、全球第三,13个主机产品稳居国内第一。
聚力做大做强做优“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搭建起“工作专班+产业联盟+创新体系+要素支撑”的“四个一”推进机制;组建10个集群专班,印发集群共性工作清单,发布“343”产业投资热力图,成立产业联盟,以更加有力的保障助推创新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得益于此,徐州上半年签约“343”产业项目161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7个;编排“343”产业市重大项目183个,计划投资1230亿元;50个市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3家。
建好平台,打造双向开放高地
8月25日,一列载有11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开出发往欧洲。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场站操作部负责人李秋逸介绍,这是我省今年开行的第三条中欧(亚)班列新线路,将进一步促进徐州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
作为首批42个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徐州积极打造国际物流及淮海经济区商贸枢纽,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截至目前,徐州中欧班列开行281列,货物出口服务徐工、徐轮橡胶等18家本地企业;6月,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成为省内首个同时具备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物品监管功能的互换局;前不久,徐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将重点打造陆港开放型枢纽经济创新增长极。
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徐州开放型经济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徐州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平台格局,一个个对外开放平台发展壮大,为徐州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底气:向东推进徐连一体化,强化与连云港以及上海、宁波等地合作;向西依托中欧班列巩固提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向南打通东南亚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高质量运营直达东欧的货运班列,提升开放能级。
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徐州8月初在香港举办投资推介会,徐州—香港协同创新中心、香港·徐州文化旅游推介中心等一批两地合作项目正式揭牌。上半年,徐州举办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10余场,累计推进优质项目141个,成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与此同时,徐州不断壮大外贸企业队伍,聚力打造“优进优出”的外贸新格局,深化工程机械、木制品、农产品三大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用好徐州内畅外联枢纽优势;培育发展外贸新兴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大力推动服务贸易扩容提质,引导企业构建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立足新发展阶段,徐州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国际陆港综合功能,着力打造“中欧班列+”体系,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快速班列、河海联运班轮;高水平运营国际邮件互换局,开展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业务;加快国家双向开放综合枢纽城市建设,以更大格局、更高水平加快开放步伐。
扩大能级,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徐州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徐州市委认为,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贯彻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徐州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辐射引领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为拓展全省发展纵深提供有力支撑。
大龙湖以北,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二期已启动建设,一栋栋现代化的商务楼宇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淮海路以南,总投资63亿元的徐州德基广场正紧锣密鼓施工中。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特色核心商圈,徐州为城市发展赋予新价值,为市民生活带来新体验。
区域协同,交通先行。上半年,淮徐快速通道段园段通车,打通了苏鲁豫皖省际区域便捷高效新通道;当前,京沪高铁二线、徐明高速、台睢高速等区域互联互通工程顺利推进,徐菏普铁、徐蚌高速、徐淮阜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实施,徐州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引领带动淮海经济区产业协同发展,徐州动作频频。9月1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山东省菏泽市考察学习,深化创新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不久前,徐州经开区和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签订协议,双方将在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此前,徐淮两地县区、园区交流合作已经十分密切,铜山区与杜集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烈山区、新沂经济开发区与濉芜现代产业园分别签订了框架协议。
致力于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徐州积极牵头推进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并抓好对上争取工作,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交通圈”,强化产业协作、生态治理、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区域加速崛起,目前合作领域拓展到52个。
从交通互通,到产业交融,再到如今的全方位融合,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徐州将以更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担负起中心城市责任,与周边城市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记者 张涛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