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做好“博物馆+”文章大有可为
2024-03-17 08:1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袁媛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博物馆事业发展寄托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公众对文博事业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博物馆里“过大年”,与文物“亲密接触”,“种草”文创产品……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然而,与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当前博物馆的供给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一些热门博物馆太过火爆难以预约,解说系统内容单一、互动性较低,文博资源供不应求、文化教育浅尝辄止等。

南京文博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实施“博物馆+”,有力扩大了博物馆的辐射半径,也为应对上述问题挑战提供了路径参考。一方面,完善馆内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吸引更多人入馆参观;另一方面,文博事业尝试走出场馆,拥抱更广阔的天地。比如六朝博物馆设计“探秘六朝”“美在六朝”“六朝风物”数十个社教课程,深入学校、社区为公众打开新的精神文化空间,广受欢迎。事实证明,博物馆越是主动出击,就越能发挥存史启智、文韵润心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打通堵点、接通断点。

用“博物馆+课堂”点亮思想。博物馆是展现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大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妨带着文物历史走出场馆、走进学校,与思政课、历史课、美术课紧密结合,通过主题讲堂、志愿服务、实践教育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助力培养更多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用“博物馆+科技”唤醒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以虚拟现实技术“现场考古”,用全息影像技术“复刻”古画名卷,通过科技的融通结合,实现展览由场内延展到馆外。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推进文物数字化、开设数字展馆,将开启更多突破时空的“远程对话”。

用“博物馆+生活”遇见美好。从群众需求出发,生活皆可“+”。比如“+影视”,让文物走上银幕,既吸引眼球又寓教于乐;又如“+美食”,探索文化创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让博物馆文创真正“秀色可餐”,使人们在享受舌尖味蕾愉悦的同时,加深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引进来、走出去”,为现代生活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美好生活,让更多人体会“方寸之间,一览千年”的心灵共振,是文博工作者值得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

编辑:徐羽蝶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