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上)
2021-08-24 11: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提出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诞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新发展理念、五大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这一思想,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升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不断彰显作为人类文明最高成果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日趋完备,标志着人类制度文明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标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坚持创新发展,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能够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避免“木桶”效应。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又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能够切实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传统工业化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人类文明史表明,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开放发展,能够切实解决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问题。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两大战略性问题,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坚持共享发展,能够切实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同时,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共享发展,要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为创造人类发展新形态作出重大贡献。

李 捷(作者为中国史学会会长,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