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重大时代价值
2021-09-07 07:57: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第二,强调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第三,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性。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具有赶超型的特征。第五,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和特殊的辩证统一。第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一般意义看,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其核心是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并同时伴随社会各系统的全面变革。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他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论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汲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江泽民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到胡锦涛同志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到党的十九大开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深化。在发展战略上,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从温饱、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新要求和新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949年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近123亿美元,人口约5.4亿,人均GDP只有23美元,当时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现在,中国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飞跃,中国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949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仅41.3亿元,2018年增加到305100亿元,70年间增加了7387倍。中国还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奇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近1亿农村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迷信,为发展中国家寻找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取得成效,也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认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被一些国家效仿,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寻找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党的领导,强调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倡导全球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视和改善民生问题,这些方案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找现代化道路也具有指导价值,提供了启示。

沈瑞林(作者为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2020SJB0109〉、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2019JSJYDJ02028〉、南医大教育研究课题重大招标项目〈NY1172019102〉阶段性成果)

编辑:秦春凤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