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既要充分肯定新世纪以来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也要查找当前还存在着哪些不足,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推向新的更高阶段。
200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规定了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设置,并明确提出了课程“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要求。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对“实践教学”作了进一步指示,提出了实施分级管理方案,将“实践教学”划为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下的二级指标,与“管理制度”等6个二级指标相并列,在三级指标中,除了规定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外,还规定将其纳入“教学内容”、配备“指导教师”和划拨“专项经费”以及“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为了明晰责任,教育部将“教务处、思政部”明文指定为责任部门。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又将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纳入实践课程的责任部门。202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重申了2015年课程标准关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表明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希冀通过多部门协同努力,办好思政课的决心。因此,实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遵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良好发展态势及不足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取得显著成效:高校纷纷明确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教学计划,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划拨了一定比例的实践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安排了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划拨了一些资金用于实践教学以解决活动经费问题;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和思政部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实践教学的局面;高校还与地方政府及博物馆等机构合作,构建了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呈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教学体系的形成。其二,政治引领力有待提高。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育人是培根铸魂的重要环节,目前,不少实践活动虽很热闹,但存在着政治引领不足的情形。引领工作的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引领思维方式创新不足。其三,相较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形式(如参观博物院、纪念馆,扫墓、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较单一,主要采用辩论赛和观看短视频的方式。其四,评价方式较单一,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方式,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发挥。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路径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探索实践育人的优化路径是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基于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政治引领、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完善评价机制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办好高校思政课不仅要注重在理论上教育学生科学“认识世界”,更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检验真理”和“改造世界”。
其次,加强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因此,要挖掘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加强政治引领。如我们在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时,既要注重故事的生动性、形象性,更要引发学生讨论思考:陈望道为何在严酷的环境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翻译出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他为何说“蘸了墨汁的粽子是甜的”……以此引领学生真切地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再次,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课堂是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要拓展课堂的实践教学形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结合第一章至第十章内容,可分别采用以下形式:模拟担任“圆明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讲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讲、编演《百日维新》话剧、创作《黄花岗起义》微电影、讲述《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故事、诵读赏析毛泽东词作《西江月·秋收起义》、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小合唱、为《开国大典》电影片段配音、做《原子弹研制》调研报告、制作《家乡改革开放变迁》微纪录片、进行《我与新时代》演讲竞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此外,还可以由政府和学校来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走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一是要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让任课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到评价之中,还可邀请班主任、辅导员等参与到评价之中。另一方面,构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调节和导向等功能,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之中。
(作者王泽京,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008〉和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育人效果提升策略研究”〈YZUJX2020—D4〉阶段性研究成果)